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刘振亚认识中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5-04-08 08:59来源:能源情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刘振亚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是构建全球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跨洲特高压骨干通道:形成连接“一极一道”大型能源基地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的全球能源系统,实施清洁能源跨洲配置;建设洲内跨国特高压线路, 适应洲内国家之间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或功率交换需求,提高洲内电网互济能力;建设国家级特高压电网,根据各国资源禀赋和需要,形成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连接国内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

三是推动智能电网广泛应用。 智能电网对风电,太阳能发电, 海洋能发电等间歇式电源以及其它分布式电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能够保障各类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各种用能设备即接即用;能够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互融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将智能电网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建设结合起来,服务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

四是强化能源与电力技术创新。重大技术突破将大幅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破解能源发展瓶颈,带来发展格局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变化。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大技术突破。这主要包括清洁发电和用电技术:大容量和高参数风机、高效率光能转换、大规模海洋能发电、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及联合调控、高效电能替代等;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特高压交直流及海底电缆、大容量柔性交直流输电、高压直流断路器、气体、固体绝缘管道输电、高温超导输电、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等;先进储能技术:大规模储能电池制造和大容量成组、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电网控制技术:特大型交直流电网运行控制、大系统仿真计算、分布式发电协调控制、微电网集群控制、电力信息海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特高压技术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投入运行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分别达到1500千米和2500千米,输电功率分别达到500万千瓦和800万千瓦。正在研发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输电功率分别可达 5000千米和1200万千瓦。全球各大洲之间、洲内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输送范围内。特高压交流主要用于构建坚强的国家、洲、洲际同步电网,以及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特高压直流主要用于大型能源基地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电力外送和跨国、跨洲骨干通道建设。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综合效益。

一是保障能源安全。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开发利用分布广、潜力大的清洁能源,保障能源长期稳定供应。2000~2013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增长分别达到52%和68%,世界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增长达到24.8%和43.7%。从现在起,如果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保持12.4%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达到全球能源消费总量(300亿吨标准煤)的80%,届时风能和太阳能开发量还不到世界总资源量的0.05%。

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化石能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从中国看,特高压电网可将我国水电开发利用规模由3亿千瓦提高到6亿千瓦,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风电开发利用规模由8000万千瓦大幅提高到3亿千瓦以上。到2020年,可向东中部地区每年输送电量1.9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5100亿千瓦时。而且,利用特高压技术还可以将周边国家清洁能源以及北极地区风电输送到中国。从全球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80 %,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67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届时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为1990年的一半),累计能源碳排放可以控制在9000亿吨左右,能够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三是实现共同发展。化石能源具有稀缺性、地域性、开发利用涉及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政治外交问题,而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开发和配置,能够实现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资源和平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世界和谐发展。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连接起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

原标题:刘振亚认识中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刘振亚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