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华为:如何安放“藏不住的野心”

2015-04-13 11:01来源:解放日报作者:郑红 徐蒙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B2C华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任正非的“地球论”可以理解为责任,也可以解读为“野心”。初创时期,华为是一家没有任何技术的电信设备贸易企业,在那个年代被称为“二道贩子”;后来有了自主创新,但仍然有着“产品次、价格低、服务好”的特征;随着逐渐步入世界舞台,这几年每年不计人员工资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到华为营收的10%—14%。

目前,华为近8万名研发人员组成了全球最大的“创新方阵”——做影响世界的创新,已经是华为藏不住的“野心”。

当世界还在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充满猜测时,华为已渐行渐远。10G峰值速率、1毫秒延时、1000亿连接……在华为上海研究所,5G研发的冰山一角已经揭开。“2013年至今,已累计投入6亿多美元进行5G预研发。”华为工程师这样介绍。

国际俱乐部的规则

华为总部,有一面专利墙,挂满来自境内外企业员工的专利成果。因为太多,墙上已经挂不下,公司正打算更换展示方式。

华为员工没有过多强调“数量上的自豪”,反而告诉记者,其中很多是与海外同行共同持有的“交叉专利”。

与此同时,华为还在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向其他企业支付各种专利费,二是与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一起研发创新。尽管拥有了世界级创新能力,但华为始终放低姿态,敞开大门,用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创新大潮。

华为的崛起让西方同行感到恐惧,《经济学人》曾将华为称为跨国公司的梦魇。2003年,思科突然在美国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曾让华为经历生死危机。

华为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西方市场,也有过类似遭遇,有人抱怨不公,有人奋起反击。华为经营者当时也有过类似情绪,但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最有效的应对方法:不强调国别、不渲染民族企业色彩,而是用法律和事实说话,用全球化企业“国际俱乐部的规则”解决问题。

最终思科和华为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解,没有道歉,没有赔偿,美国法庭判定思科永久不得就同一问题起诉华为。

华为认识到,在“国际俱乐部”中,只强调自主创新、埋头创新是不够的,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闭门造车”。

过去十年间,华为受到知识产权侵权起诉和起诉别人的事件不在少数。华为高管认为,如果一直认为别人戴了“有色眼镜”,那么企业就会在国际市场寸步难行。近几年,华为在知识产权上的纠纷明显减少,别人好的专利它果断付费使用,自己专利也给别人使用,收取专利费。每一笔专利费和每一项交叉专利,都为华为在知识产权领域积累了国际声誉。

“哪怕能力再强,我们还是有很多核心的东西做不了,需要在开放的前提下创新。”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在2015年3月的最后一天,华为宣布已加入177个世界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其员工在这些组织中担任183个重要职位。这不得不说是华为以“国际俱乐部”规则行事的又一生动注解。

原标题:华为:怎样安放“藏不住的野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移动通信技术查看更多>B2C查看更多>华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