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推进煤化工深度重组

2015-04-21 11:00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键词:煤化工煤气化企业煤化工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5年来,我省累计淘汰落后合成氨产能191万吨、尿素产能169万吨、碳铵产能228万吨、焦炭产能869万吨,在全国率先完成对4.3米以下的捣固焦炉及工艺的淘汰任务。2011至2014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折算节约标准煤近500万吨。煤焦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煤焦、煤气、煤焦油、粗苯、甲醇等系列产品,正在向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制LNG、精细化工发展。煤气化产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精细化和清洁能源转型,百万吨甲醇制烯烃一期项目等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煤炭伴生的油页岩资源形成循环产业链,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页岩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龙口市形成年处理油页岩120万吨、产油12万吨的能力。

(四)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煤焦油深加工方面,由沥青延伸发展高级石墨碳素、改性沥青、硬质沥青等主导产品,推广常减压分离工艺等节能技术。粗苯加氢精制方面,采用苯加氢工艺、苯加氢精制等生产技术,延长了芳烃产品产业链。煤气合成转化天然气方面,实施焦炉煤气制甲醇节能新工艺、液化纯氧蒸汽转化工艺、无催化纯氧蒸汽转化工艺、副产蒸汽驱动等节能技术。煤气化方面,自主研发大型煤气化、大型煤制甲醇、煤间接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目前,我省煤气化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兖矿集团已建成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化工国家级重点试验室,拥有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低温费托合成煤制油等1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我省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煤间接制油等技术已经占据全国领先位置。山东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共同成立了青岛联合冶金研究院,其中院士14人,科研人员350人,目前,集团拥有各种专利技术39项。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国家级能源管理中心,实施能源阶梯管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目前,公司已获10项实用新型专利。

(五)区域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鲁西、鲁北、鲁中、鲁南等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已建成潍坊煤焦化深加工产业园区、淄博煤焦化气产业园区、临沂焦炭及煤化工产业园区、菏泽煤化工产业园区、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聊城鲁西化工工业园区、枣庄煤化工产业园区、滨州(邹平)煤焦化气产业园区、德州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

(六)骨干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至2013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氮肥生产企业27家、焦化生产企业53家、甲醇生产企业28家。兖矿集团、华鲁恒升、山东焦化集团、山东金能科技、山东潍焦、山东荣信煤化等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煤化工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传统工艺技术和产品比重大、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优势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严重。

(一)产业层次水平低。我省煤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先进与落后产能并存,低端产业大量重复建设,中高端产业存在缺口,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传统煤气化产业是在以煤为原料的中、小型氮肥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2013年,国内尿素总产能为8070万吨,产能过剩1500万吨,预计“十二五”末过剩2000万吨,我省尿素过剩情况也十分严重。2013年,我国焦炭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过剩达23%左右,我省焦炭产能过剩近15%。我省煤化工产业传统项目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现代煤化工比重小,特别是以新型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化工项目少,上下游产品关联度低,下游产品深加工不够,精细化率偏低、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油页岩炼油产业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能力弱,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引进或自主研发小颗粒油页岩炼油技术。

(二)资源条件约束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我省纳入煤炭消费控制区域,明确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鲁四省市煤炭消费比2012年净削减1亿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对煤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化工企业用水量大,能耗高,节能减排和治污任务重。我省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产量连续13年没有增加,保持在1.4亿吨左右,但煤炭消费量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煤炭年调入量达到2.5亿吨左右,煤炭价格较高,转化成本高。同时,工业用地、建设、原材料、物流和人工等成本明显高于西部省区,导致我省煤化工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三)产业布局结构散。我省煤化工产业布局总体上较为分散,建设项目设计分布不合理,园区化程度不够,公用工程、公用资源利用程度低,无法形成协同效应,造成投资增加和大量资源浪费。煤化工企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规模效益不足,难以形成集群竞争优势,创新和环保都受到制约。

(四)企业竞争能力弱。我省煤化工企业在技术、装备、管理上、市场开拓上仍存在明显不足。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品少,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技术装备、职工技术素质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要求尚有差距,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熟练技术工人较为缺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够强,资金普遍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总体状况比较差,亏损面较高。

原标题: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气化企业查看更多>煤化工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