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制造2025 央企如何行动?

2015-05-22 08:27来源:国资报告作者:原诗萌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发电设备电力央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常态”倒逼制造业升级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争相购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事件,让中国制造业遭受了不小的尴尬。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时至今日,中国距离制造强国仍有很长的距离。具体表现是: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还需要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显得更为迫切。据了解,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回落至8.3%,创五年来新低。因此,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成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

对于当前制造业的紧迫形势,以及“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意义,来自央企和国企的老总们有着深切的体会。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升级方向,就是要探索如何运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再结合物联网和务联网,在这个基础上,来打造中国整个先进制造的体系,是整个中国工业的升级版。”刘烈宏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金羚集团公司董事长潘皓炫则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理解“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他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制造业的竞争力,就是盈利能力够不够,即成本在产品售价里面的占比。

潘皓炫表示,在一些传统行业,原材料的成本占产品出厂价格的90%,只有10%的利润空间。而高新技术产业,原材料成本只占30-50%,企业后续研发投入自然也有了更大的空间。

“因此,我们一定要搞智能制造。不把效率提高,无法变成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无法在全球竞争。我们现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正是感受到了这样的压力,因此是很好的战略设想。”潘皓炫说。

华电集团董事长李庆奎也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研发方式、创新手段、商业模式,甚至企业的组织形式已经取得革命性突破,工业4.0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要迎接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环保水平、节能降耗水平。

创新驱动推进“中国智造”

作为勾画中国制造未来10年的规划,“中国制造2025”得到了各家央企和国企的广泛响应,并主动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相结合。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指出,着力技术创新,加速转型升级,要借鉴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理念,研究从制造到智造的途径和方式。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以及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重点领域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也在积极行动。刘烈宏表示,一方面,中国电子自身要大量运用工业4.0技术,来建设示范性的数字化工厂。另一方面,中国电子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关键环节有所作为。

原标题:中国制造2025 央企如何行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发电设备查看更多>电力央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