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评论正文

石墨烯产业化之路有多远?

2015-05-22 10:38来源:瞭望作者:李茜关键词: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石墨烯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阶段下,石墨烯投资与回报还难以成正比。石墨烯产业化背后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资源成本都很高。

例如,仅有宁波墨西科技可以将石墨烯粉末售价控制在每克一元钱,一台生产石墨烯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仪器售价高达数百万。对于复合材料、功能涂料和结构增强型材料等产值规模较小的领域,如果使用石墨烯,就可能存在投资与回报不匹配的现象。

资本市场将石墨烯过度渲染为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关键材料,却未对当前应用石墨烯的低投资回报率问题给予重视甚至有意回避,导致现阶段石墨烯的产业地位被夸大。

产业化三大短板

制约中国石墨烯产业化进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研发成果缺产业化平台。现阶段,中国石墨烯的研发主体为高校和研究机构,研发偏重于基础科学而非实用技术,产业化主体则是企业,它更强调市场应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沟通,企业和企业之间因为利益竞争,也不可能通过合作共促石墨烯产业化进程,因此研发主体和产业化主体之间,以及产业化主体内部均呈现出封闭式的“自产自销”现象,导致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缓慢,潜在市场需求不能充分挖掘。

在石墨烯产业化进程发展较快的美国和韩国,其研发和产业化主体都以企业为主,各企业的研发部门通过建立联盟实现技术共享,企业既掌握核心技术,又洞悉市场需求,从而可有效推动石墨烯的研发进程、研发成果转化进程和产业化进程。中国亟需建立连接研发主体和产业化主体的产业化转换平台,推动研发成果向产业化应用转化。

其二,高端应用缺技术。实际上,能够体现石墨烯核心价值、打造万亿级产业链的应用领域是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属于石墨烯的高端应用领域,同时也是对石墨烯生产工艺要求最高、尚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领域。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目前中国能够克服高端石墨烯产业化生产瓶颈并掌握石墨烯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单位还微乎其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制备出的国内首片15英寸单层石墨烯,以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的锗衬底单层石墨烯等研发成果,都因生产工艺不成熟导致生产成本高昂,也就无法实现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

原标题:石墨烯产业化之路有多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墨烯查看更多>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石墨烯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