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报道正文

苗圩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助力中国智造

2015-05-25 09:15来源:瞭望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装备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瞭望》:如果再具体一点的话,在我们现在提出的这些领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推进。这里面你觉得哪些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率先取得突破?

苗圩:这十大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新的突破点,或者叫新的增长点,都在孕育和培养当中。举例来说,我国的北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在今后的几年时间内,将会迅速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现在的精度、覆盖范围大概已可以达到美国GPS系统的水平,并且对民用开放领域的差距逐渐在缩小,这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紧跟制造强国全球共识

《瞭望》:此前,业界一直在讨论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问题。你怎么看待各国对制造业的“刮目相看”?

苗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重返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实行新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等等,尽管叫法不一,但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世界各国通过正反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如果放弃,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就非常巨大,如果一直坚持,受到的冲击和影响相对就小。

《瞭望》:正如你刚才所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本国制造业发展。例如,德国提出“工业4.0”。如果说做一个对比,《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有什么异同?

苗圩:我们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大方向上讲,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地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讲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发展最大的动力还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国人的讲法,叫CPS系统,即信息物理系统。

所谓不同的地方在于,两国工业发展的阶段不同。从德国来说,他们现在基本上实现了3.0,不同的企业可能走在3.2、3.5,现在总体正在从3.0向4.0发展,也就是生产自动化向网络信息化方面迈进。我们跟德国方面进行过交流,他们认为德国也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来达到德国“工业4.0”的整体目标。

就中国工业现状讲,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甚至有的企业还要补2.0到3.0这一课,就是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这一课,也要适应整个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国不同的企业,针对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要加速发展。

当然,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是一个最大最好的机遇,这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最大的催化剂,最大的一个引擎。

“互联网+”助力中国智造

《瞭望》:你刚才提到今年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互联网+”。中国制造和“互联网+”之间的结合点在哪?

苗圩: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互联网+社会”就变成社会信息化,“互联网+环保”就可以绿色化发展。但是我认为最具备条件的还是“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这将成为“互联网+”最先突破的领域。

事实上,我国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在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研发等方面应用互联网。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并且,在此方面我国仍然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所谓智能制造就是要研发出一批智能化的产品。比如说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只是程序控制的装备,没有智能化。比如说有一个人如果误操作了,很可能被机器人伤到。如果将来在机器人身上实现人工智能,那么它发现附近安全距离内有人的话就不会去操作,这就是智能化产品的标志。

原标题:力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新能源装备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