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报道正文

苗圩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助力中国智造

2015-05-25 09:15来源:瞭望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装备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经历大约150年,我国于2010年重回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已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约占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我们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正式印发。

作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其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力图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据悉,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合力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其中包括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将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瞄准中国制造关键短板

《瞭望》:《中国制造2025》是在对我国制造业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编制的。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何在?优势何在?

苗圩:首先讲我国的优势。第一,我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还有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第二,我国有一大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第三,我国有一个发展制造业的长期方针和战略。第四,我国拥有一大批人力资源,特别是新时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我国制造业中,这是我们的四大优势。

当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有短板。按照问题导向,首先,技术上还缺少持之以恒地对创新的投入和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第二,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制造还没完全意味着是一流的品质,一流的产品质量;第三,结构还不够优化。虽然我们有大量的企业,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虽然我国有大量的人才,但是缺少跨国公司的领军型人才;第四,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烈。既需要节能减排,又要实现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第五,我国仍需源源不断的新劳动力红利来补充我们的发展。前三十多年,我国基本上是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支撑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如今新一轮的发展需要的是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人才,以具有知识、技能的人才来支撑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和优势所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五条基本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人才为本,就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新一轮发展就是按照这五个方针来逐渐展开,以解决这些短板。

原标题:力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新能源装备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