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湖南瑶乡有了水电站

2015-05-29 09:34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作者:李剑平关键词:水电项目水电建设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村主任似乎看透了这名瑶族青年的心思:搬迁到什么地方目前还不确定,将来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至少,生活在这个瑶村,他们靠山吃山,什么林子可以砍伐了,哪块山地需要补种树苗了,村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青山变成源源不断的财源。2006年,全乡17万元退耕还林款,就有9万元是这个瑶族村的。

“瑶族村民的生活与大山融为一体,感情至深。”村主任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你晴天进瑶山来,村里基本找不到人,瑶族村民几乎都钻到山林里劳作。

瑶族村民提出,为给水库建设让路,他们可以往后山上靠。一来可以方便管理祖辈的山林,二来水库蓄水后可以发展瑶寨旅游。后来,政府认为,山高路陡难以“三通一平”,更重要的是不利生态建设与水库安全运行,容易产生“二次移民”,就把村民提出的安置方案给否决了。

针对瑶寨的实物调查,村民们已全部签完字,不过恋山、恋土的心结一时还难以打开。宜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谷文中说,充分尊重和理解瑶族群众的心情,为使移民搬得出、移得住、能致富,这次水库建设由以往财政一次性补偿,改为长期实物补偿机制。

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水库建设征用村民水田按每年600公斤稻谷/亩标准,以及国家当年收购粮食的保护价折算,旱地按水田的80%标准计算,两者资金每年由财政一次性补偿给村民。

以往工程建设一次性补偿老百姓两三万元,这个钱用完了怎么办呢?谷文中说,水库运行多少年,就补偿村民多少年。这种长期补偿机制相当于失地村民仍然有“田地”,免除其后顾之忧。同时,村民们不用种田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进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住在刘家村四组的76岁瑶族老人邱书堂说,解放以前,瑶乡的山林与土地属于地主,瑶族村民穷得叮当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衣食无忧。他与全体瑶族村民写了一首打油诗说,一切东西无所谓,献出自己的利益给国家,国家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邱书堂老人一边拿着笔记本,一边激动地说:“我一定要讲给瑶族后代听,瑶乡的变化从今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

原标题:湖南瑶乡有了水电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项目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