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核能发展提速 需对核电安全风险理性认知

2015-06-05 09:09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核能发展核安全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实,“公众也承认:世界核电迄今为止一万多堆年的运行记录是优秀的,承认核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其他供电行业的事故率很低。而他们所不能接受的是:核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是灾难性的后果。”童节娟说。

“这是人类心理特征,对一次造成重大灾害的事情,虽然从科学角度讲风险很低,但关注度却很高。”汤搏说。上世纪60年代,英国的核安全专家法墨,首先倡导用风险概率来管理核安全。他认为,从风险角度看,只要发生概率极低,可以允许引起的后果很严重。但是考虑到人的心理,对重大灾害造成的损害应该有所限制。

核电安全应该是发展中的安全,不能怕不安全就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发展。叶奇蓁说,习总书记提出的新的核安全观——发展和安全并重,应该如此解读。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环保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指出,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公众认知问题。如何加强与公众沟通、创新沟通方式、增进互信,将是核电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显而易见,秉持开放、透明的态度,加大核安全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知情权,是促进理性认知核安全的重要一环。

另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核电风险有其不容忽视的特殊性。核安全学科作为支撑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

美国核电厂“安全目标”管窥

“安全目标”的起源

为了评估一次重大核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美国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风险,1957年,美国原委会发表了《大型核电厂重大事故的理论可能性和后果》报告。根据该报告的估计,一次大型核电厂“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将导致3400人死亡,43000人受伤害,财产损失70亿美元,发生的可能性是每十万堆年到一百万堆年一次。

但由于资料和数据的缺乏,报告采用了非常保守的假设,如最坏的气象条件,并且没有考虑安全壳的作用等。的确,当时所拥有的核电知识、实验数据以及方法论还不能完成对核电厂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价”。因而美国将方向转移到对具体工程问题的处理上,形成了一套“处方”式的核安全要求,这些要求的综合就构成了今天的“确定论安全要求”。但是,不得不说,它回答不了核电厂风险究竟有多大的问题,从而无法将核电的风险与其他社会风险进行比较,也就无法回答“多安全是足够的”这个根本问题。

1979年,美国发生三哩岛核电厂事故。该事故的发生迫使美国不得不再次面对核电厂的风险究竟有多大,以及“多安全是足够的”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能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核电厂风险度量方法,以及为风险设定一个可接受的阈值。美国将这个可接受的风险阈值称为“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的设置

实际上,冠以“安全目标”名义的提法很多。例如1954年,美国在原子能法中设定的“从国家利益出发,为了保证共同防御和安保,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必须对源材料、副产物特种核材料的加工和利用进行监管。”

但是,对照美国核管会在建立安全目标之初的要求,安全目标不应仅仅提供强有力的保护程度,而且必须具备实际上和监管意义上有用的方式。而上述的安全目标从实际上和监管意义上都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所以这类性质的“安全目标”更多地是一种价值观的阐述,而缺乏目标所应该具备的明确导向性和“命中”判据。

原标题:核能发展提速 需对核电安全风险理性认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能发展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