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能源互联网:互联什么?

2015-06-10 08:44来源:中国能源网微信作者:韩晓平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讨论热火朝天,出现了各种版本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人有点激动,也让人有点彷徨。究竟能源互联网要互联什么?是信息,是数据,是金钱,还是能源本身?

相关阅读:

能源互联网到底要改变什么?电力企业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现在给能源互联网下定义显然为时尚早,连互联网至今都没有一个经典定义。当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也试图给分布式能源一个定义,结果今天看显得太局限。对于能源互联网,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显而易见,这个解释局限性很大,太唯技术了。因为它还是从能源的供应侧思考问题,从工业时代的能源生产、输送和供应的思维模式来下定义的。在互联网时代是需要逆向思维的,要强调用户主权,从需求侧来思考问题,需要我们变换思维的视角。

互联网不是要解决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之间的连接,因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他们早已通过各种信息手段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是要把读者们、媒体们相互链接起来,让信息的接收者与发布者在一个平面上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信息的接收者在被赋予参与的权力下,实现了相互沟通的革命。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从需求出发的思维模式,那些强调将大电网和大电网,发电厂和发电厂,大油田和大油田,大气田和大气田相互连接起来,也不应该是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因为他们之间也早已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连接在一起了,用不着别人瞎操心,也不可能让外人进入到他们的系统危机能源安全。

中国人数学底子太好,逻辑性很强,也容易造成“一根筋”的线性思维,把问题公式化,没有经典定律不会做题。在互联网时代要有一个趋势性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模糊思维,或者我们称其为大数据思维,创造性地理解趋势定律。长江商学院六七十万的学费,最后李嘉诚就是给了六个字:“取势,明道,优术”。首先就是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其次才是路径选择;最后在顺势和明确路线的基础上独善其身。

趋势就是事物发展的动向,向某一方向发展暂时不变的状态。信息文明的趋势是什么?就是人人信息平等,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社会不公。而平等的基础是信息的互助合作,也就是杰里米•里夫金在《零成本社会》中描述的“协同共享”。而能源的未来也是借助信息的协同共享,实现人的能源平等,能源的互助合作和协同共享。也就是说,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或机构,能够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能源权利和权益的不平等。赋予每一个消费者不仅有选择性消费的权利,还有参与清洁能源生产和分享成果的权利,这其中不仅有靠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生产出来的电力、燃气、热能、冷能等,还有大家节约下来的能源。能源互联网要帮助大家实现能源的参与、选择、分享、交易和互动。能源是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能源互联网归根到底还是人的互联。这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中的“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和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本”。

在互联网时代,需要我们有一个网状思维,而网是由一条条连线构成一个个维度,通过一个个节点链接一个个维度,编织起来的立体结构,这些节点就是互联互通的基础。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互联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