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访谈正文

罗百辉:互联网+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2015-06-23 13:24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李争粉关键词:电力装备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现阶段我国数控机床先进技术的来源多数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总体还处于技术跟踪状态,对消化、吸收和改进的投入远远不够。高效、柔性、精密机床主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试验技术、集成技术和用户工艺研究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待加强,高性能数控系统及智能化技术还不够成熟;技术标准水平低、行业贯彻不够全面;产品性能与可靠性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三是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专业化配套体系不完善,仍依赖进口。对数控机床功能和性能起决定作用的中高档数控系统、精密大功率电主轴等关键功能部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心技术仍有待发展,因而未能形成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尚难满足高端数控机床的应用需求,至今大部分依然靠国外进口。

四是制造过程和应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大,机床综合利用率较低。数控机床的制造过程是一个将原材料通过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转化为产品的过程。由于机床行业制造设备相对落后、工艺不够先进以及管理水平不高,使零件加工精度低、工时长、不合格品和废品率增高;制造过程中功耗较大,整个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同时,轻量化设计技术应用较少,产品节能和无害化方面考虑不足,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综合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等仍然较高;加之对切削加工工艺优化及用户工艺研究方面做得还不够,使机床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此外,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别。一是零部件为发展短板。核心和高精度零部件依赖进口,尽管国内也有一些伺服系统、控制器生产厂商,但大多集中于低端应用,能与机器人配套的很少。

二是产品技术差距大。我国企业销售的主要产品为坐标型机器人,占比超过40%,这些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外企在华销售则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主,占比超过80%。

三是行业分布不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国外机器人大量应用于汽车制造,占比近50%,电子产品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分别占14%和10%。而国内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搬运、装配、加工、铸造、打磨与喷涂等。

记者:我国机器人产业最弱的环节在哪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会有突破性发展?

罗百辉: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过去我国的工业更多停留在制造环节,在研发领域、设计领域和销售领域存在短板。打造一个升级版的工业、升级版的经济确实要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好。

服务型制造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特征是互联互通。企业家应该多去思考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互联网+O2O整合营销创造品牌价值,通过资本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目前我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应该找准什么样的定位,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罗百辉:国内机器人产业布局有三大定位主线:某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不断拓展相关领域具备一定客户基础及实践经验的厂家可定位“机器人智能设备制造商”;下游客户资源深厚、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厂家可定位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通过内外部合作整合进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公司可以定位为“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运营商”。

原标题:罗百辉:互联网+助力“中国制造” 迈向“中国智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工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