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张作义:走在世界核能科技创新的巅峰

2015-06-26 08:53来源:清华大学藤影荷声关键词:核能科技核电建设核能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 感悟与总结

在大学里能参加这样的事业的人也不是太多,作为清华的老师,我很愿意通过这个讲座跟同学们分享一些感悟,也许对大家的成长有些启发。这是2004年美国一个很有名的杂志写的关于清华核研院故事的文章。那里头说,“在那个遥远的地方,科学家们正在以他们相对微薄的力量开发一种更好的反应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清华大学和教育部的领导就作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在北京昌平建设了清华200号基地,集合了各院系几百名优秀的学生,平均年龄是23岁半,建设一座试验核反应堆。他们的领头人也是一个年轻人,30多岁的吕应中教授,核能研究所的第一个所长,开创了清华200号的事业。核反应堆1964年建成,这是中国当时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文化大革命中,清华200号基地完成了中国提炼原子弹材料的关键技术,为两弹做出了贡献。在上世纪8-90年代,王大中院士带领核研院建成了5MW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在我国首次实现了一体化压水反应堆技术。他同时争取了国家“863”计划的支持,开始启动建设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项目。后来王大中老师在清华当了10年校长,对清华做出很大贡献。1994年到2001年,在吴宗鑫老师担任核研院院长期间建成了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

我2001年开始担任院长,当时还不到40岁。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步一步,呕心沥血。回顾这个过程,我感觉到传承的力量。这个工作是两代几百上千号人一生的努力。

我们真的是有点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世界巅峰。清华即将率先实现三哩岛事故以来世界许多核能研究机构和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屡遭挫折的重大创新。我们很多核心关键的技术已经突破。能够走到今天,我们是很幸运的。

首先我们是得益于中国的发展。20年前我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还没想到现在这种结果。我们国家在自主创新上已经能够提供甚至美国人都羡慕的国家支持条件。另外一个得益于我们的高端制造业。10年前上海电气正在规划新的基地和厂房,当时新建厂房的尺度,就是按照能够生产高温气冷堆主要设备的能力来设计的,这对于一般的国家根本不可想象。同学们,将来你们的发展肯定跟中国的发展很有关系,中国的发展将会为大家提供很多世界上别人所没有的机会。

其次是清华有一个200号。有这样一个大的载体,又能够从清华各系挑一些很优秀的博士。这些年轻的博士穿上工作服跟工人一块动手,就能够搞出高水平的核电设备。清华的学生不能光在数学模型上很厉害。真正的厉害的不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你会做,人家也会做,所以我们的清华的学生应当能自己动手。

第三就是瞄准世界前沿埋头苦干。我们不能整天跟在人家后头,要抓住世界最前沿的东西。这件东西很难,怎么办呢?要知难而进,只有难的东西才能发挥你的才智,才能干一番英雄的事业。最后还有一个要众志成城。你们将来可能很多人要当领军人物,要给大家要挑一个好的方向,还要有一个好的战略,但最后还要靠大家来干,不是你自己能干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人格力量,而不光是你的聪明。不能算计自己的利益,否则别人很难跟随你。你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来共同奋斗。所以要众志成城。

跟同学分享这三个体会:一是中国的发展,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比我们当年更好的机会;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平台;三就是要有眼光,而且要有能力,去引领一批人来做这件事。

好,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原标题:张作义:走在世界核能科技创新的巅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能科技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能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