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智能家居 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2015-06-26 15:10来源:中国智能电工网关键词:智能家居物联网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品层面,各家更加注重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而非仅仅单点产品的布放。海尔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广受瞩目,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已经构建了空气、美食、洗护、用水、娱乐、安全、健康七大智慧生态圈,侧重提供安防、家电控制、家庭生活数据分析、健康生活指引等功能点。而智能机器人被称为是真正实现智慧家庭的关键,它的成熟可推动家庭场景中的服务自动化。

云平台层面,云智翼等方案提供商则注重搭建接入平台,向家电厂商提供兼顾,设备连接和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

虽然有上述服务落地,但参会后的第一直感仍是“伪需求”仍然大行其道,那些烘培啊、温感/烟感检测等不提也罢,安防可能是智能家居中最现实的一个需求,但真是刚需吗?其实也未必,只是一个最接近刚需的需求!在深圳展会上,你会看到做智能安防的厂商比比皆是,大家的产品、设计、体验大同小异,业已接近“滥”了。

那么,驱动智能家居发展的驱动力在哪里呢?

二、当下智能家居的两大驱动力

传统企业的竞争驱动是现实需求,互联网势力的侵入将面临回归。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实际上万物互联一直高烧不退,而物联网存在的前提就是物/端的智能化。所谓智能化至少有3个特征:1.能联网;2.可控制交互;3.感知能力。正如前文智能控制模块成本持续下降所述,在过去的1年中可以深切的感觉到业内在物的智能化方面的进步。

个人认为,万物互联中“物/端”的智能化驱动力源于内生竞争动力驱动与互联网(外域)势力侵入的驱动。

对于传统“物”的制造企业而言,需要新的热点,所谓智能化更多是想增加卖点,如同蛋糕上的樱桃。比如传统家电企业、房地产企业,所谓互联网+转型是第二位的、被迫的、被时代推着往前走,首要的目标依然是卖家电、卖房子。此定位下,必然要求智能化的同时成本不能大幅提高。虽然前述智能化成本在降低,但始终是道坎。当这种智能化成为普遍性刚需之后,其溢价/支撑能力也将随之消失。

对于互联网新势力而言,2014年以互联网思维来做的所有智慧家庭化都不算成功,包括小米。在智能手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他们急需寻求新增市场,并且仍然遵循互联网式的思维,有用户就有一切,这种模式当下面临两点困境:一是智能硬件不同于软件APP,后者的边际成本效应趋近于零,而硬件则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虽然智能化成本在降低,但始终是道坎,更加重了这种困境;二是当下智能家居需求是碎片式,难以起量,没有海量的端,也就谈不上大数据等服务。

上述两种驱动力,从急迫程度而言,传统企业更甚。在竞争驱动的羊群效应下,将推着所有的智能家电厂商不得不都做“智能XX”之后,不支持智能的产品将被贴上“OUT”的标签,消费者“被智能”升级,也许用户当下并不需要这些智能,但也可能成为一种标配(特别是在加量不加价情况下),因为没有人敢于与趋势做对。

在这种发展驱动力下,智能家居需求的真相是什么呢?

原标题:智能家居 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家居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