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访谈正文

多位专家献计中国制造 将会出现新一轮洗牌(上)

2015-07-03 09:42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栾国鍌 刘明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通信领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金融政策。科技创新需要金融服务支持,科技与金融密切结合能够切实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推动资本市场为科技企业从成长期向成熟期顺利过渡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突破金融支持成长期科技企业的瓶颈,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创新推广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模式与产品,加大银、证、保合作力度。

冯兴科:首先,要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中,对中外企业、央企和民企等一视同仁,打破民企“玻璃门”,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创新的平等竞争主体,在市场中靠创新、技术取胜,而非靠垄断、补贴维持生存。

其次,通过机制创新解决制造业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制造业资金回报率仅为5%~6%,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太低,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宁愿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也不愿投入制造业局面的出现。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平衡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资金回报率等,方能改变现状。

再次,应该创新金融扶持政策,加强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整体金融配套服务。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都应该充分考虑制造业的有利发展;另一方面,应该鼓励金融加强对制造业的政策性贷款,特别是加强针对中小制造企业贷款的金融业务。

另外,亟待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对落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一大“短板”,这也决定了中国想要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必须要有匹配的人才配套政策,一方面,要加强培养或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亟待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张莉:要实现和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任务需采取多种路径和措施,各个地区都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特色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盲目趋同,一蹴而就。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国际环境之下,制定制造业发展计划,出台相关政策,要贯通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能将生产制造孤立于供应链体系之外,尤其是不能将重点鼓励性产业集中在某几个甚至某一个领域,否则,很可能又重复产能过剩之路,乃至形成“中国制造”产量第一、市场需求却不旺盛的局面。所以,各地在执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时,还是要鼓励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马涛:首先,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其次,提升制造业的知识资本,关键要对各种技能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这是实现产业内要素升级的基础条件。最后,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这是提升中国制造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制造”洗牌在即?

记者: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中国制造”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哪些行业会较早跨入洗牌行列?

马涛:未来10年,全球价值链的演变将会重塑世界贸易格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源头,将转移部分低端产业(或企业)到海外,这是中国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上升将是颠覆性趋势,全球供应链会因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丧失而重新整合。此外,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数控机床等)三者并驾齐驱,制造业的革命或由此开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转型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不可能全部移至海外,部分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另外,外商在华投资成本的不断上升,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一定程度的转移。但也应看到,虽然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技能远不及中国,产业从中国向海外转移的规模不会特别大。

从不同类型产业在国内的转移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甚,主要转移向中部地区,能源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向西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是西部和中部向东部地区转移的主要行业,且以西部地区的转移为主。产业转移的调整过程和方式呈现出两个特点:产业转移是渐进式的发展;成本导向的低端制造业开始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区域,高端领域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外资布局。

李锋: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会出现新一轮洗牌。首先,转型升级较快的制造企业会兼并整合相对落后的企业。其次,未来10年,全球供应链性质的改变将重塑“中国制造”的格局。中国将剥离很大一部分低成本制造业。再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将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共同“走出去”,还将吸引国外知名企业投资中国,进一步整合国内制造企业。我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会较早洗牌。

冯兴科:“中国制造”在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必定会历经重整和洗牌,甚至在某些行业会出现暂时的停滞和衰退。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然带来新一轮的调整,只有主动迎接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企业,才能成为业界的“宠儿”和新的领军者。然而,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并且大多属于新的“革命者”。大多数成功的大企业都太依赖过去的路径和模式而容易产生“创新疲惫”,最终落伍。我认为,通信、电器、汽车、能源、家具等行业会率先面临洗牌的局面。

张莉: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将首先被淘汰出局。

原标题:献计中国制造(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通信领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