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动力电池产业迎来“资本热”

2015-07-07 13:15来源:电池中国网作者:木兰关键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池行业迎来“资本热”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以来,已有方正电机、万马股份、比亚迪、上汽集团、大洋电机、多氟多等25家上市公司,通过募集资金等各种形式扩大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动力总成系统及租赁等领域,其中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动力电池和充换电设施,成为投资的两大热点领域。

2015年1-6月以来,25家上市公司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的资金总规模已超534.35亿元。其中,6月份,方正电机投资13.45亿元并购两家企业,完善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共投65亿元,主要用于生产新能源车;曙光股份定增逾6亿元,切入动力电池市场;大洋电机35亿元收购上海电驱动;东源电器2亿元设子公司,投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力帆股份定增募资52亿元,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等,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期向好,动力电池行业正在迎来“资本热”。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新兴战略,又担负起“中国制造”崛起的重任。因此,哪一家企业能将新能源电池成本降低、将续航里程提高,这将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新能源车领域成功地迈出一大步。所以,众多企业纷纷重金“火拼”新能源动力总成,尤其是动力电池这一关。

三种发展模式并存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爆发,车企对动力电池的争夺大战一触即发。各新能源汽车车企为获取电池技术,根据各自实力以及战略的不同,分成三大派别:自研、合资和外购。

自研:自主研发的门槛极高,需要经过多年的积累,这类企业布局早,投入经费高。另外车企也可以通过收购电池厂达到自主研发的目的。

合资:新能源汽车车企通过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合资或联盟的方式成立新公司,从而获得电池技术并能控制电池供应。代表车企是全球纯电动汽车的领头羊日产,日产与NEC合资的AESC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近年来合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车企青睐。

外购:更多的车企则是通过外购方式购买到顶尖的电池产品,并且在选择合作厂家时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减少电池路线变更带来的风险。代表车企则是传统车企巨头大众。

当然,各车企采取的策略也非常灵活,在采取外购或合资的同时也会积极储备自己的电池技术。相比较而言,日韩偏爱合资,欧美侧重外购,而国内则三派鼎立。

业内专家分析,无论是自研、合资还是外购,这三种合作模式各具优劣:外购模式灵活度较高,不受电池路线变更带来的风险,但无法获得电池技术,并且电池供应受厂家限制,价格相对较高。合资则可以获得部分电池技术,电池供应也可以自主控制,同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合资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自研可以掌握核心的电池技术以及电池供应,并能极大地降低成本,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并将承受电池路线变更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拉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对我国制造业来说,是极好的发展机会。然而,在政策和金融的双重刺激下,动力电池行业虽然迎来了“资本热”,但产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业内人士仍有些许的担忧。

原标题:动力电池产业迎来“资本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