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财经正文

镜鉴丨激进汉能:新能源规模与速度的困局

2015-07-13 09:02来源:电车之家关键词: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汉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汉能是想争一口气,与晶硅技术比一比,看看谁是主流,谁是未来。

在汉能投资海口基地之前,英利的基地已经在此建成投产。2010年之前,海外市场红火,英利的成绩给海口政府留下了良好印象。然后,英利成为当地比对汉能的参照物。但是,听到英利的李河君手一挥,说:“灭掉英利”。那时候的英利,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晶硅片出货商。

这句话后来被李河君否认,但汉能已经走上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路线,他认为“薄膜”是领先“晶硅”的时代技术。“晶硅和薄膜是黑白电(视)和彩电的关系,或者是286、386电脑与iPhone、iPad的关系。”

2011年12月,汉能的浙江长兴生产基地投产。李河君在投产仪式上意气风发:“我有个梦想,希望未来的三到五年,把太阳能的发电成本降到5毛钱以下,到那时候我们实现平价上网,替代火电、替代核电,改变能源格局。”

悄然中,李河君把对标对象定在了传统能源上,在汉能眼中,晶硅企业已经不是对手。实际上,尚德、英利、天合等晶硅企业并没有给汉能带来实质的市场冲击。全球市场潜能太大,大家只需要以各自的方式去开拓市场,与共同的对手——传统能源进行比拼。

总体上,汉能搞了个“一基两翼”的战略。基础是水电,左翼为太阳能研发和生产,右翼为太阳能光伏应用。汉能还有个“121计划”:在2020年销售收入10000亿元,上市公司市值20000亿元,盈利1000亿元。

2013年,李河君出了一本书,叫《中国领先一把》。这本书充满着热情和希望,它提到中国如何通过光伏产业去打破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和平崛起。李河君分析薄膜产业时说,“只有中国,资金、技术、市场三者兼备。因此,在这次新能源革命中完全有可能由我们中国人领先一把!”

“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这句口号被汉能做成了一系列的广告,挂在汉能的嘴巴上,挂在汉能的厂区里。一个“非主流”的光伏企业要改变太阳能的格局,也要颠覆整个能源产业的格局。

点评:

快速扩张产能,快速构建全产业链,快速推出各种概念产品……作为产业的后来者和另类,汉能的战略是高明和可行的,一切都可以在李河君设计的框架下展开,除了巨额的现金投入。汉能错在没有从市场应用出发,没有先摸清楚分布式光伏与移动光伏的市场特点。

股价要到100块?

2011年,李河君在港股找了一家壳公司,这家公司原来叫红发集团,后改名为铂阳太阳能。通过资本运作,李河君掌控了这家公司。

“一基两翼”中的太阳能研发和生产业务,都被汉能注入到了这家上市公司。2013年,上市公司改名为“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李河君个人持有97.57%的汉能控股集团(即汉能)的股份,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在73%。

自此之后,身披新能源光环的汉能上市公司好消息不断,股价不断走高。汉能控制该上市公司后,股价最高增长至接手时股价的60倍。

凭什么?

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与汉能合作,汉能成为首家和特斯拉合作的中国充电站供应商。汉能将为特斯拉在北京建造两座充电站,在上海建造一座超级充电站。

这是对汉能薄膜发电领袖地位的肯定。马斯克是美国第二大薄膜发电企业SolarCity的掌控人,痴迷于用科技改良人类生活。无形中,汉能有了马斯克光环的“加持”,市场又提升了对李河君和汉能的印象分。

2014年10月,汉能的上市公司又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11月,沪港通开通,内地资金不断涌入港股。紧接着,市场上又传出消息,与汉能薄膜发电合作的阿斯顿?马丁汽车,赢得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后者的赛车上使用了汉能的太阳能芯片。

原标题:镜鉴丨激进汉能:新能源规模与速度做的困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汉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