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深度】风电走向深海 中国企业拿什么跟西门子竞争?

2015-07-22 08:22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康逸梅 范珊珊关键词:风电机组海上风电场西门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位行业研究员指出,作为海上风电的投资者,不仅要关心相关企业引进技术的先进性、研发及试制进度、产能及配套建设情况、订单及合作协议,还要特别注意技术的实用性和产品的成熟度、可靠性,包括是否具有质量稳定性好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但国内整机厂商并不是没有机会。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单机容量5.0MW以及更大的机组,批量化生产能力在全球来看都还没有完全形成,4.0MW级别的产业链供应相对比较成熟。而在2.5MW、3 MW容量级别上,国内整机厂商的批量生产能力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年产能能够达到600台以上,能够满足市场需要。

海上的风险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厂商在陆上的风机技术已经没有问题。厂商已经走完了引进、消化、国产化、研究创新的过程,一些低风速的技术甚至领先于世界。在大型的海上机组上面,国内厂商无论是整机设计、零部件研发制造还是运行管理还是较为落后,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操之过急。

海上风电的高风险性众所皆知。金风科技前董事长于午铭介绍说,在海上,像发电机这样的大型零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在机组上进行维修几乎不可能,通常需要使用大型海上起重船或风机专用吊装船,把整个机舱拆除后运回工厂,几乎要投入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海上风机不但要能抵御大风,抗腐蚀,更重要的是故障率低。因为其维护成本太高,大约占到度电成本的25%。” 国电龙源江苏海上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这就对机组的可靠性,对风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制造企业来讲,质量永远是生命。”龙辛说,“风电的社会成本高,机组的生命周期需要延续到25年,大部件拆装费特别巨大,设计要有什么缺陷,影响是致命的。企业自身要在短时间内扩大产量占领市场与对一款机型充分验证上取得一个平衡。”

原标题:【深度】风电走向深海,中国企业拿什么跟西门子竞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机组查看更多>海上风电场查看更多>西门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