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企业正文

用硬件创新迎来整机技术变革——访三一重能总经理谢志霞

2015-07-30 17:21来源:《风能》关键词:风电整机商风电机组三一重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比如,传统的双馈机组采用的是一级行星增速传动体系,有一根很大的主轴,又重成本又高,我们使其变成了具有足够强度的两级行星增速传动体系,采用了大截面筒体结构,这就不是主轴的概念了。通过采用两级行星增速传动结构,我们现在的2MW 机型比以前的2MW 机型可靠性大幅提升,重量大幅降低。这是三一重能“十大风电技术创新计划”中的一项。三一重能已经实现的“计划”中还有一项技术是“双发电机技术”,其特点是“低速直驱,高速双馈”,可以兼顾传统直驱和双馈发电机的优势。

我们“计划”中的技术创新涉及整条风电产业链,比如自爬式吊装装置技术,只要在现场通过传统汽车起重机完成了第一节塔筒的吊装,后续塔筒、机舱、轮毂和叶片都可通过自爬式吊装装置单独完成吊装。这样的技术简单实用,节省大量成本。尤其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施工,有了这项技术会和在陆上吊装施工一样,只需要个吊装平台就可以做到。

《风能》:目前的风电制造领域,整机制造公司的竞争大多在相同的逻辑层面,比如圈风资源、开发风电场,很有随波逐流的样子。对此,您怎么看?三一重能建设风电场出于怎样的考虑?

谢志霞:在我看来,风电制造商建风电场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建自运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二是纯粹用风电场资源换取机组的销售量;三是通过自建风电场试验新机型,向客户展示新型机组的运维数据。三一重能自建风电场就属于第三种情况。三一重能正在筹建位于湖南宁乡的第一个风电场,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新机型都会在这个风电场进行试验,首期工程装机容量为5 万千瓦,采用25 台2MW 新机型,预计7 月初开始吊装;二期工程也为5 万千瓦,仍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机型。这些新机型都是在传统概念上延伸出的创新产品。

《风能》:三一重能是最早尝试风电项目国际化的公司,除了已经在海外取得成功和有影响力的项目,能否向业界分享贵公司未来国际化方面的打算?

谢志霞:三一重能的海外风电业务起步比较早,2010 年9 月,5 台2MW 风电机组安装在美国Ralls 风电场,这也是我国风电设备首次出口美国市场,同时也创下了我国出口海外单机功率最大的记录。2013 年5 月,三一重能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工程公司,签署了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设备采购合同。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3 万千瓦,合同金额超过6 亿元,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单笔机组出口纪录。

记录只代表过去,但对三一重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风电项目国际化已列入三一集团“五龙出海”版块之首,在集团执行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样三一重能就能凭借三一集团已经形成的国际化资源优势,推进风电项目出海。最近,三一重能在新加坡召开全球风能大会,专门研讨风能国际化的问题,来自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首代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个明确的信息是,我们在阿曼、新西兰、蒙古、哈萨克、印尼等国家的风电项目都有实质性的推进。我对三一重能的风能项目国际化充满信心。

原标题:用硬件创新迎来整机技术变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整机商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三一重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