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材料报道正文

宁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2015-08-11 11:08来源:中国电池网关键词:锂电池电力电池负极材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高性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形貌及电池循环性能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新能源技术所研究员韩伟强领导的先进锂离子电池团队,在高容量硅、锗、锡基负极材料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方面,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低成本、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多孔硅基负极材料技术。通过对多孔硅进行碳包覆,进一步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硅-碳复合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300次以后,容量保持率在86.8%。相关研究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1410150747.5,201410276413.2),研究结果以Communication形式发表在Nano Energy(2015, 11, 490-499)上。

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改进多元醇的湿化学方法,合成制备了系列新相MSn5(M=Fe, Co, Fe0.5Co0.5)合金纳米负极材料。合成制备的FeSn5 合金纳米颗粒,当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理论容量为929 mAh g-1,是报道的M-Sn(M为电化学惰性金属)合金中理论比容量最高的材料。科研人员制备了系列粒径范围为30-50 nm 的Fe0.5Co0.5Sn5新相合金纳米颗粒,该新相进一步拓展了Co-Fe-Sn 相图。相关成果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2013104705134,201310706760X,2103715406A)。同时,利用原位XAFS、原位XRD 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对其充放电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释。该系列锡基新相合金负极材料电化学机理的研究为团队后续开发高性能锡基负极材料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 3(13): 7170-7178)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5, 7, 7912−7919)上。

团队在长寿命钛基负极材料的研发上也取得了进展,申请发明专利一项(201310685139.X),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4(2), 10599-10606)上。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宁波市3315国际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及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标题:宁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池查看更多>电力电池查看更多>负极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