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通信企业正文

华为帝国成长之路:如何登上巅峰?

2015-08-14 08:28来源:深圳商报作者:陈姝关键词:华为通信设备ICT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阿姆斯特丹“2015 5G全球峰会”颁出了当年 “5G最杰出贡献奖”。在这项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全力角逐的评比中,华为最终摘得桂冠。这意味着,华为在5G领域获得了专业认可,抢占了技术先手。

深圳商报记者近日采访华为公司了解到,华为的胜出,是多年来坚持创新、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主营业务的一个缩影。从1987年成立以来,华为始终坚持聚焦在ICT(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基础设施领域,一步步成长为ICT行业领导者。2014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882亿元,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行业第一。这家初始资本只有21000元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拥有产业话语权的全球行业老大。

更为可贵的是,当2000财年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时,创始人任正非强调的是《华为的冬天》。华为2013年营收首超爱立信,任正非在去年5月的讲话却提醒“华为需要警惕危机快于改革的情况发生”,提出了“第91天危机”:“华为的财务曾算过账,华为公司的现金够吃三个月,当第91天来临时,华为公司如何度过危机呢?”

1成长篇 危机意识无时不在

对于华为来说,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正是创新的内生动力之一。正因为这样,华为才可以在强手林立的通信行业存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

在2000财年,华为创下了152亿元的销售额,利润达29亿元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在企业迎来第一个成长的颠峰时,华为谈的不是成绩,而是危机。2001年3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后来广为传颂的《华为的冬天》。在文中他大谈问题:“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华为的冬天正在到来,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

在另一篇《北国之春》中,任正非再次提出“冬天”的问题。他说,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在华为内部诸多的讲话和文章中,“居安思危”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不论是著名的《华为的冬天》,还是《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要做追上特斯拉的大乌龟》,都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即使是2013年,华为首次在全年业绩上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任正非仍然在2014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大谈如何应对“第91天危机”。

原标题:华为:危机意识成为创新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