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怎样能做到多快好省、一举多得的建立充电网络?

2015-08-21 08:57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高建国关键词:充电网络充电桩充电设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将在本月发布。为了让新能源车市场化走的更顺畅,我认为应当转变观念,破除惯性思维。

在中国,电动汽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等所有依靠电力为基础能源的车辆)未来的充电网络按目前的充电桩、充电站建设投资规模,有相关人士估计在二万亿人民币,市场十分巨大。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网络“蛋与鸡”的问题还是不能有效解决。如果以充电为单一的盈利模式,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如:要承受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周期、设备折旧、充电定价、大功率充电设备巨额投资及维护、设备的安全保障、巨资来源和盈利模式等问题,也避免了氢能源、铝电池等其他不需要充电的动力能源未来可能取代充电电池,而使单一功能的充电设施失去功效,造成巨大浪费的风险。怎样能做到多快好省、一举多得的建立充电网络?在此,本人提出三个观念转变的思路供参考:

一.技术路径的转变

化繁为简—变充电为配电。现在把电动汽车的充电功能放在了充电桩和充换电站上,应该把这个观念转变为电动汽车充电功能前置到车载充电机上。全国统一将现在的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全部改为380伏三项电源标准一至的插座供快充(需要慢充时,只要在车载充电机上设置为220伏单项充电状态即可)。这就如同电网公司给家庭只提供220伏交流电,让千万种电器产品来适应电网,而不是电网去适应不同的电器产品一样。汽车生产厂家根据自己不同的电池特性配装车载充电机,如同所有电器都有整流稳压电路(电源)一样。具备快、慢充电功能的智能充电机应作为电动汽车的标配设备(以深圳欣锐特 ˙40KW大功率充电机为例,半小时即可充满装载20千瓦时电池的电动汽车,体积小、重量轻,80KW机型的重量仅为40公斤左右,20KW快速充电机规模化生产成本可在1万元以下)。目前中高端电动车都配有车载快速充电机。在名称上把现在的充电桩、充电站等更名为配电桩或配电站。配电桩带保护盖,操作程序:刷卡后打开保护盖,插入插头,合上盖子,同时盖子掐住插头,在插入插头和盖子关闭的情况下配电桩开始供电;待充电结束刷卡付费后保护盖才能打开并拔下充电电缆,这样做可以防止逃费。充电电缆是随车原配件(可增加手动或电动收线功能)。保留缴费、票据打印、通信协议等功能。这样就能满足不同性能材料的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电池、液流电池、石墨烯电池等)对充电桩电性能的不同要求,使配电设备完全通用(具全球意义)。在标准方面,统一配电桩和车载充电机物理接口、通信协议等标准。这样做既可以大幅减少设备的生产成本,使大规模安装配电桩成为可能;还可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安全等级,同时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二.盈利模式的转变

为配电而不唯配电。当国家电网公司把充电网络建设当作鸡肋抛向市场的时候,我的商业模式已把它变成了一坐永远挖不完的金矿。

现实中需要配电的场所主要有住宅、单位、目的地(饭店、宾馆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城镇以外的公路及城镇路侧停车位等等。其中城镇路侧停车位(特别是繁华地段)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位最具投资价值,其次是饭店、宾馆等的公共路面停车位。因为它们既具备很高的户外广告价值,又具备更大的可操作性(此类资源多属于国有、政府所有,相比单位、小区、商城等内部停车场牵扯到的关关节节,项目实施基本没有难度。只要政府相关部门摒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从大局出发,与关联企业、投资方合作,并共享成果)。低成本、随处可见的配电桩使电动车随停随充,消除“里程焦虑”,可极大提升购车积极性。

原标题:为避免万亿投资失误,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模式必须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网络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