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走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祥地──秦山核电基地

2015-08-24 12:06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刘世明关键词:秦山核电核电建设核能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秦山核电给海盐带来的环境效益是显著的

海盐2014年全年空气优良率8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3千米范围内有4个百岁老人。截至2015年6月30日,秦山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3577.35亿千瓦时,相当于为国家节省标准煤1.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6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2万公顷,等于新增了约210个西湖景区的绿地。

刘志勇表示

“我们的资金投入中40%是安全投入。秦山作为中国核电安全运行的典范,印证了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家要求在运核电站把安全放在首位,进行一系列整改措施。秦山核电已经投入6.5亿元进行了56个改进项,目前整改已经落实到位,保证了核电站更安全地运行。“在堤坝方面,我们将防波堤升高了1.7米,现高已经达到10.2米,并拓宽至1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海潮。另 外我们还购置了移动式柴油机和移动泵,新建应急指挥所,加装了非能动消氢装置等。”

对于公众担心的我国核电站所在地会不会发生地震等灾害,刘志勇表示,这种担心在秦山核电站是不必要的。秦山核电站建在数十平方千米的稳定基岩上,地质条件十分稳固,地震发生概率很低。我们的抗震设计对地震烈度的取值标准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地震概率为五百年一遇,安全停堆的地震概率为万年一遇。

“另外,秦山核电所在区域也不具备发生大海啸的条件。”刘志勇表示,杭州湾没有大的地质断裂带,海水深度约为50~100米,而发生大海啸的水深条件是1000米,所以不必担心。

那么秦山核电站周边辐射情况如何?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秦山地区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对周围辐射环境没有产生可察觉的影响。

环保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主任韩文平表示在华东六省一市,秦山核电工程由华东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一处专门负责监督,在核电厂周围设有监测设备,辐射数据会24小时公布。据公布的数据显示,秦山核电站周边的辐射情况没有实质性差异。

核安全问题,仅有核电企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媒体的宣传,跳出“绝对的安全”这一误区,要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公众的可接受度。

立足海盐建设秦山第二站址

谈到未来发展,一句“再造新秦山”展现出秦山核电人的踌躇满志。

刘志勇表示:“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现有9台机组,这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谋求未来发展。

首先,作为国内资格最老的核电站,第一座核电机组已经运行了24年,延寿和退役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原本是个原型堆,经过技术改造成为商用堆。面对30年的设计寿命,亟待解决从延寿到安全退役管理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这件事做好。”秦山核电一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正在开展延寿20年的论证工作,经过评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我们还将立足海盐建设秦山第二站址,建设新核电机组,目前正在充分地调研和沟通。”刘志勇介绍,从放射性排放限值来讲,9台机组还没达到限值瓶颈。

秦山核电落地海盐30年间,已经走出了一条核电兴城、地企共荣的道路。

如同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原理一样,核产业在海盐也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链条,并将根脉深深扎入地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新建核电项目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一个样本。

截至2014年底,秦山核电已累计向国家纳税248亿元。

在2014年海盐346亿元GDP中,核电贡献了112.9亿元。

2000年~2014年,秦山核电企业缴纳教育附加费7.78亿元,占全县50%左右。

几个经济数字还不足以说明秦山核电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海盐县核应急办公室主任徐浏华表示

以前海盐交通不方便,要搞其他招商引资项目很困难。有了核电站之后,每年为地方纳税几个亿,方家山核电工程开始运营以后,每年税收将增至10多个亿。这对地方发展是真金白银的好处,路更宽了,桥更好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方经济发展自然就更快了。

秦山核电有400多名海盐本地员工。核电相关联产业联盟76家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有员工100名,本地员工占70%以上,企业每年给员工带来2亿多元的经济收入。2014年,这些关联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徐浏华表示,论文明程度,核电社区最高。

“秦山核电也提升了海盐的人口素质,秦山核电走出了两个院士,输出厅局级以上的高管30余人,培养了大陆首批核电操纵员‘黄金人’35人。在职员工约4000人,其中有正高职称者137人。”

从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来,核电员工停车时,车头总是朝外,体现的是职业规范和严谨态度。

徐浏华表示

“常有人问我,核电站周围是不是有无人区?我说怎么会有无人区呢!每天核电站围墙内就有4000个核电员工和4000个检修外包服务人员在上班。围墙外面紧挨着就是民居,核电厂周围就没有无人区的概念。”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海盐一如既往地支持核电,在各类核工业展上宣传中国核电城,就是要打造地方与核电和谐发展的典范之作。

记者手记

记者第一次去核电站采访,临行前家人难免叮嘱注意安全,说实话,当时没有多少底气安慰他们。当真正踏进核电站的大门,最关注的自然是安全问题。

与记者想象反差最大的是,直至进入核电站的主控室玻璃墙外,也看不到有人穿戴类似于防化服的全副装备。从员工到参观者,仅着普通服装和防砸鞋出入。记者被告知,在核电站工作一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不如普通人拍一次X光片。

“我们既是核电站工作人员,也是周围的居民。”工作人员这句朴实的话其实揭开了核电站的神秘面纱,核电站对于地方来说,与其他企业没有太多区别。

事实上,对于公众来讲,围绕在核电站周围的神秘感仍然挥之不去,恐核、拒核皆因不了解。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公众对于核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加强沟通和科普,让公众真正了解核电是接受核电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核电企业放下“高冷”的身段,公众沟通力度不断加大,以秦山核电基地为例,每年接待外来人员超过万人,并加强与海盐地方政府合作,加大信息披露和公众宣传。当前,一座投资2.5亿元的全球最大核电科技馆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海盐将成为核科普重要基地。

原标题:走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祥地──秦山核电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秦山核电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能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