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冷聚变(Cold Fusion)
“冷聚变”(Cold Fusion),这是一个曾经轰动世界,后来却被戴上“伪科学”的帽子遭千夫所指、至今依然饱受争议的技术。自1989年首次提出“冷聚变”以来,关于它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到今天也没有定论。相信这一技术的人认为,未来“冷聚变”将成为超级能源,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之需。不相信它的人则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冷聚变”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那么“冷聚变”到底是什么?它究竟蕴含多大的能量?它是伪科学还是超级能源?
最新报道科学家说冷聚变是真实的,这一次可能是真的![据en-maktoob.news.yahoo网站2015年3月10日报道] 冷聚变是富有革命性的能源,25年前就被发现了,但受到主流物理学家的冷落,现在由之后仍执着寻求该领域科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开始研究。 最近在《当代科学》杂志中发表了34篇该领域专家的文章,来自印度、美国、中国、日本和法国的核物理学家报告说,冷聚变是真实的,应该认真对待。 冷聚变也称为低能核反应(LENR)的特殊部分。 1989年美国犹他大学两位化学教授宣称实现桌面实验中的聚变,他们说在用钯阴极电解重水时观察到反常的余热,认为这是由于氘核挤进钯的分子晶格发生聚变的结果。 美国物理学家说有直接证据证明冷聚变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本质上是核反应,现在应该资助这项重要的工作,以研究冷聚变条件和其他相关效应,收集了解冷聚变所需的证据。麻省理工学院在最近3年把冷聚变作为学生选修课。 意大利科学家Andrea Rossi发明的工业级镍氢电池LENR反应堆已经工作,而且有两家公司争取在2020年前推出其自己的机型。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者说:“实验证据表明,LENR可以有非常大的能量增益,但是商业原型机的工业设计仍比较粗糙。”(本文来自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作者哈琳)历史回顾伪科学还是超级能源?01轰动世界的科学丑闻 “冷聚变”是相对热核聚变而言的,通俗来说即常温常压下的核聚变。1989年3月,两位科学家——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马丁•弗莱希曼和美国犹他大学的斯坦利•庞斯向世人宣布,他们在用钯阴极电解重水时观测到了难以用化学反应来解释的大量热产生,他们把这种常温下的“超热”现象归因为发生了传统上需要上亿度高温才能发生的氘氘聚变,并命名为“冷聚变”。 “冷聚变”的发现打破了核聚变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进行的传统观念,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这意味着这项技术能让每户每家拥有一个“人造太阳”,人类对煤炭、石油等一切其他能源的依赖似乎都将成为历史。
一时间,全球上千个实验室开始重复二人的实验,但却没有任何人再次见到“冷聚变”。很快,舆论开始将指责的矛头对向弗莱希曼和庞斯。“骗子”、“亵渎科学”、“伪科学”一类的言论铺天盖地而来。最终这两位科学家不得不关闭实验室,退出科学界,甚至改变国籍,隐居他国。他们提出的“冷聚变”也成了科学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自那以后,“冷聚变”成了科学界的禁忌词汇,“伪科学”的帽子牢牢扣在了“冷聚变”头上。即便是在今天,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仍拒绝发表支持“冷聚变”的实验结果。
02回暖之势明显 “冷聚变”虽然遭到了口诛笔伐,也得不到主流群体认可,但世界各地仍有科学家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日本、意大利、以色列、美国等国都有人在“私下”继续着“冷聚变”的研究,只是现在“冷聚变”在正式场合的名字已经变成了“低能核反应”,人们对“冷聚变”的态度已有所改观,它与主流人群的距离也不再是那么遥远,科学家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避之不及,很多大学也敢于开始公开研究“冷聚变”。
在2009年美国化学协会的春季年会上,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科学家纷纷站出来宣布,他们已经在实验室证实了冷聚变。当时参会的美国圣地亚哥海军空间和海洋作战部队系统指挥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一种由镍和金的合金组成的塑料探测器插入一个氯化钯和氚的混合物中,结果该探测器成功捕捉并追踪到了高能中子。研究人员认为这足以证明室温下可以出现聚变反应。与此同时,意大利国立核物理所的安东尼拉•尼洛称他在“冷聚变”实验中发现了大量的热量和氮气;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也表示,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热量和伽马射线释放出来的证据。
这一系列消息公布后,舆论对“冷聚变”的态度似乎也在发生改变。《华尔街日报》、《大众科学》、《科学美国人》等媒体都一改以往的批判口吻,开始讨论“冷聚变”是不是“又回来了”。美国著名的《60分钟》节目还特别做了一期名为“冷聚变又热了”的特别节目,重新审视了一番“冷聚变”。当年曾认定“冷聚变”不存在的美国能源部也有所动摇,从绝对的否认变成了“不置是否”。
03争议还在延续 如果说“冷聚变”确实存在,那么为何20年过去了,冷聚变依然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不能拿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证实冷聚变真实存在的证据。重复性差可以说是反对者对“冷聚变”不屑一顾的最大原因。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张武寿博士。
张武寿将“冷聚变”与高温超导技术进行了对比。自上世纪初人类发现超导现象之后过了40年,超导现象才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而高温超导发现已逾20年但物理学家们还是无法理解。“冷聚变”与高温超导类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在凝聚态中发生的,而当代科学不善于处理凝聚态这种复杂系统。
记者也曾试图联系多位业内专家,希望了解“冷聚变”的未来是否值得期待,但却未得到正面回应。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核物理专家向记者表示,对于冷聚变,目前尚不宜宣传,当前要做的就是埋头苦干。对于“冷聚变”的未来,或许我们可以套用林肯的一句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冷聚变”究竟是伪科学,还是真知灼见,留待时间去检验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这一周的时间,核电行业有哪些动态要闻呢?小编精心整理了核电相关要闻,详情如下:竞争激烈核能要退出历史舞台?即使目前太阳能风能投资激增,核能一直是无碳电能的主要来源。但是,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核工业评估的新报告中警告:“发达经济体中,核电已经开始衰败。在世界需要更多低碳电力的时候,核电
5月27日,谷歌在《自然》杂志上分享了一项历时数年、耗资千万美元的冷聚变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尽管项目并没有彻底失败,但这项研究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这宣告着谷歌联手麻省理工学院“冲击”冷聚变研究项目的失败,意味着在室温和相对简单的台式设备条件下实现核聚变反应已不可能。来源:美国科技媒
要从聚变中获得能源,就必须以足够强的力迫使氢的原子核聚合到一起,以克服与之相应的正电荷所造成的斥力。问题在于,所需的能量相当于几千万度的温度。但冷聚变的倡导者们声称,他们能够在不必利用高温的条件下达到如此大的能量。 1989年,两位电化学家声称,他们只用几个电极和一罐特殊配制的水,就引发了聚变。他俩因此上了全世界报道的头条新闻。但如果所称的能量输出真的是由聚变带来,那么与之相关的辐射本会在研究人员来得及报告其成果之前就将其击毙。由于一旦冷聚变成功,所获得的报酬甚巨,所以一些科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开发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RFBs)因分子结构可调、环境友好等优势备受关注。萘酰亚胺(NDI)衍生物凭借其高度的π-π共轭体系和双电子存储特性成为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循环过程中的侧链和酰亚胺环易受OH亲核
2025年4月2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第一台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顺利吊装就位,正式吹响三门核电二期主泵安装攻坚冲锋号!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每台机组共有4台主泵,单台设备重达72吨,属于核1级、抗震等级1级、质保等级1级的重大设备。作为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主泵承担着为反应堆冷却剂系
核能发电具有经济性好、出力稳定性和碳排放低等优势,但目前仅有少数发电企业具备核电开发资质。普通发电企业如何参与核电项目呢?(来源:能源新媒文/陈愚)核电是能大规模开发的、稳定出力的低碳电源,且经济效益较好。2025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
9月19日,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4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就位至压力容器支承环上,实现一级里程碑节点,为后续4号机组主管道冷热段焊接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4号机组进入关键部件的全面安装阶段。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反应发生的核心设备,主要负责固定和支撑堆内构件,被誉为核电站的“心脏”。为
8月17日,在经历开箱检查、场内运输、吊装至17.5m平台、容器内部检查、翻转平移等工作后,三澳核电项目2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就位,全程历时14天,标志着2号机组主设备安装进入新的阶段,为后续主管道焊接、主泵安装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反应堆压力容器重约300吨,是核反应发生的核心设备,被誉
日前,由中国能建广东院牵头开展的中国能建重点研发项目——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结题评审。该研究项目是在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热核聚变实验堆基础上,在工程应用领域展开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具有开创性意义。热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即氢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
印度喀拉拉邦以美丽、悠闲的生活方式和迷人的海滩而闻名,但也蕴藏大量钍的资源。事实上,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钍矿床,印度东部奥迪沙的金色海滩也是这种珍贵矿物的家园。喀拉拉邦和奥里萨邦合计占印度钍的70%以上。(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印度原子能部(DoAE)的科学家认为钍是一
六天三地,跨越近5000公里。近日,一场中国核工业的追寻之旅展开。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明年1月15日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传播宣传核工业、核科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今年1月15日,中核集团启动了“大国底气从核来
钍基熔盐堆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高效、资源丰富等特点,被称作人类实现核聚变前的终极能源方案。(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李慧颖)钍基熔盐堆属于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被称作人类实现核聚变前的终极能源方案,能够解决当下裂变反应堆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有关专业人士表示,钍作为一种核燃料
日前,《喀什地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方案》提出,发挥喀什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依托叶城县、西藏阿里地区、和田地区锂矿资源,借鉴四川宜宾“无中生有”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之都”的经验,发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到2025年
据CNBC报道,美国乔治亚电力公司宣布,在建的沃格特尔(Vogtle)核电厂第三号机组已在反应堆内开始核反应。从技术上讲,这被称为“初始临界”,第三号机组将于5月或6月全面投入运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发言人斯科特·伯内尔(ScottBurnell)表示,上一次美国核反应堆达到同样的里程碑是在2016年5月,当
法国电力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电力体制和发展模式为多国电力行业的学习对象。整体来看,法国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和控制程度较高,与我国相似,国有的法国电力公司为垂直一体化电力企业,在多个领域呈现垄断态势。法国的电力体制也曾经历过一系列改革,2023年年中,法国电力公司再次实现完全国有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10日,中核核能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金星,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由中国核电全资持股。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公布2024年度集团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共有45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7个,快随小编看一看一等奖项目。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设计软件(cosNU)开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核电软件的整体技术水平,中央研究院依托国家能源核电软件重点实验室,联合上海核工院,自2011年起,在多项国家科技重
11月1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永宁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先进核能开发、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合作进行交流。申彦锋对张永宁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宁德市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表示祝贺,并介绍了中核集团近年来的经营业绩、产业布局、核能“三步走”
10月9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葫芦岛基地建设启动大会暨核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成功召开。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优化核科技能力布局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对加快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促进我国核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1日,中国核电(以下简称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中核核能开发(北京)有限公司的议案》、《关于设立中国核电浙江舟山分公司的议案》。据悉,中国核电拟设立中核核能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核能开发公司),公司拟出资50,0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1日,中国核电公告称,公司出资50,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核能开发公司,拟定公司名称为中核核能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玲珑路9号院东区10号楼,注册资本50,000万元,经营范围含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中核集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核工业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竞争优势(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我国核工业领域捷报频传:福建福清,“华龙一号”获得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充分验证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
2月6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正式确认将托卡马克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授予中核工程联合体团队,中核二三作为联合体主要成员单位,成功承接托卡马克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装任务。真空室模块组装是将三大部件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在装配大厅进行集成组装后,整体吊装到托卡马克
12月12日,山东省工信厅印发《山东省推动核电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以核能开发助力装备提升。充分利用省内核电项目大规模开发建设契机,推动全省核电装备产业与核电开发、核能综合利用项目同步发展,指导省内核电装备企业严格标准、规范发展。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对核电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斥资70亿美元在全国启动七个区域清洁氢中心(H2Hub),以加快低成本清洁氢可以在零碳或接近零碳排放的情况下生产,对实现拜登政府的气候和能源安全目标至关重要。在两党基础设施法的资助下,七个中心将启动一个由清洁氢气生产商、消费者以及连接基础设施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