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制造“苹果”系统

2015-09-02 14:53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认为,GE等公司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借助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方面占据主动,从而在全球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工业互联网还不是美国的国家战略,这与德国以举国之力推动工业4.0战略形成鲜明对比。但由于联盟内部的很多美国企业都对美国“再工业化”负有责任,其技术核心之一也是CPS赛博物理系统,所以,很多学者都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与工业4.0对等的产业战略来研究。

与中国电信的合作,可以视为工业互联网向中国企业伸出橄榄枝的第一步。但是且慢,参与这一旨在振兴美国制造的新工业进程,中国可以获得什么?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智能制造第一个生态体系——智能手机平台。在功能机时代曾连续15年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研发投入一度相当于苹果公司5倍的诺基亚,却在智能手机生态首战中败下阵来,于2013年最终陨落,转变了东家。这是第一个无法适应智能时代的制造巨头的唏嘘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中国显然是旁观者和学习者、受益者。在苹果之后很快崛起了更加富有开放精神的新平台——安卓。通过与苹果的合作,中国一大批中小开发者获得了数十亿元的应用分成,为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培养了大批软硬件开发团队。而借助与安卓的合作,加上中国手机制造企业的锐意进取,华为、中兴、小米、酷派等制造商真正地杀入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一阵营。

智能制造领域很可能将重现与智能手机类似的竞争大格局。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必将托起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智能制造全球平台。笔者呼吁,我国工业界和信息通信业界,应高度重视其中透出的历史机遇,相向而行,携起手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中国产业经济加速实现智能化转型。相比较而言,中德工业4.0对话进程由于系政府主导,节奏颇为缓慢,尚未进入到重量级企业相互加入对方产业合作组织机构,共同推进理念协商共同定义标准体系的程度。而工业互联网由于定位于企业间、市场化的开放合作,其中国化旅程已经“后发而先至”。

通过对GE借助工业互联网转型智能制造的考察,我们发现,世界级的制造巨头,已经从单个设备智能走向系统智能,已经从单纯的自动化、信息化撬动智能发展到ICT与设备的深度融合撬动智能,从而形成设备联网、采集、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一系列新型工业智能服务。尽管GE倡导并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也率先开放了Predix平台,但一个制造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医疗等领域)的主制造商,并不一定能发展成为类似苹果一样的统一工业应用平台掌控者。工业各细分行业的分散性、制造技术的复杂性,将使得智能制造的平台博弈、大国博弈更加扑朔迷离。

当美国制造业巨头勇敢地抛弃日进斗金的金融部门,义无反顾地投入智能制造洪流的时候,智能化转型无疑是一场将改变未来格局的产业变革新浪潮。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中国的上市公司们借用诸多的新概念圈来的巨额资金,其中绝大多数却流向地产、金融尤其是股市。其中的高下对比,值得我们警醒!

原标题: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制造“苹果”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互联网查看更多>工业4.0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