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我是怎样否掉一个百亿煤化工投资计划的?

2015-09-08 12:18来源:天涯论坛作者:蔡寨主关键词:煤化工煤炭行业煤化工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是财经大学毕业,曾从事多年经济分析、行业研究、战略研究之类的工作。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那一天,我跳槽到一家国内还算知名的民营能源企业,在集团总部的战略部门,负责宏观经济和煤化工行业的研究。

这家企业规模还算比较大,当时总资产近三百个亿,员工两万人,子公司总数有上百家,分属好几个二级板块集团。

当时这家企业,立志要战略转型,战略转型的目标选择了煤化工。

从产品来说,煤化工还是比较宽泛的,具体到这家企业,是想做甲醇汽油。就是先用煤来制造甲醇,然后再按一定比例混掺到汽油中,做汽车的燃料。

煤化工不仅被规划为集团的核心业务,而且还要围绕煤化工,打造一个从煤矿开采,到甲醇制造和混掺,再到物流运输,最终到成品油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要基于对产业链的控制形成行业“垄断优势”。

所以规划的总投资规模也很大,是百亿级的。(没有百亿,做什么煤化工)

支撑这一战略选择的基本假设和背景有四点:

一是:2001年以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历史空前的高增长期,对石油的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中国。这在需求面刺激当时的国际油价上涨。

二是:以“石油峰值论”为代表的,石油将会很快枯竭的观点开始流行,这在供给面刺激当时的国际油价上涨。在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刺激下,国际油价年均价从2001年24美元,暴涨到2008年的97美元。2008年前7个月最为疯狂,最高涨到147美元。

三是:国际上对整个化石能源的未来都变得比较悲观,不仅担心资源枯竭,还担忧污染的问题,尤其是碳排放的问题。所以,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譬如太阳能、生物燃料等。

四是:国内对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一般认知是,“富煤贫油少气”,煤多,石油少,天然气更少。所以,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国内逐渐兴起一股投资潮流,就是发展煤化工,用煤制油、煤制气,去替代石油和天然气。

这家企业有个习惯,在8月份,下属企业的头头脑脑会聚集到总部,开一个年度大会。会上,集团总裁会做一个工作报告,类似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8月的总裁工作报告,正式地公布了以煤化工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此时,我来这里工作已经3个月了,对煤化工这个行业的了解和研究也三个月了。

然而,我的研究结论却和集团的设想,和总裁的工作报告大相径庭。简单地说,我不看好煤化工,更不看好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为导向的煤化工。相应的,集团的战略规划,总裁的工作报告也就是错误的。

我的理由有五点:

第一点:全球经济从2001年到2008年的高增长周期不可持续,正面临着调整的风险,刺激国际油价上涨的需求因素可能很快消失。当时次债危机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只是还没有大爆发,因为雷曼还没有破产,那是9月份的事。为此,我专门为集团领导出一份2008年上半年度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题目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空前调整,ⅹⅹ当作好战略防御》,ⅹⅹ是集团的名称。但是,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关注,除了几个身边的同事说我太悲观外。

第二点:“富煤贫油少气”的认知是有很大问题的。中国的煤富,只是相对于中国自己的石油、天然气而言,但在全球格局中,中国的煤不但不富,而且相对较贫。美国、俄罗斯的煤炭储量都比中国高很多。但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年开采量却又都比中国低很多。2007年美国煤炭年开采量仅在10吨左右,俄罗斯更少,而中国是25亿吨。当时我计算的中国煤炭的储采比是40左右。也就是说,按当时的年产量,中国的煤炭储量只能维持40年!中国煤炭本身在供应上就存在危机,是需要保护和被替代的。所以,对中国而言,拿煤去替代石油和天然气,实际上是以一种危机去替代另一种危机。

原标题:我是怎样否掉一个百亿煤化工投资计划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化工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