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观察】电改激流中 地方政府怎么想?

2015-09-10 09:46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李兆清关键词:售电侧改革输配电价改革售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每月数百元的电费流水单,无法唤起普通人对电改的兴趣,但工业企业及其背后的地方政府则不会这么想。继2010年地方“直购电”试点被中央部委叫停之后,从2014年4月份,山东、云南等省再次掀起“直购电”试点热。按照“山东版”试点方案,该省交易额度为10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用电量2%。云南省则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将其列为电改试点省的建议,其改革重点也是“直购电”,目前,该省正积极牵线发电厂和企业。除山东和云南外,安徽、江苏、江西等十多个省都在今年上半年启动了“直购电”试点。

热衷于“直购电”试点的地方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用电大省、一类是发电大省,前者以山东、江苏等东部工业大省为代表,后者以云南、贵州、广西等中西部地区为典型。直购电有利于本地企业,这也是地方政府对外招商的砝码。

以云南为例,其有着丰富的天然气和水利资源,一直是发电大省,也是"西电东输"的主要供电省份。近年来,该省加大了对沿海产业转移的招商力度,其中电解铝行业成为了该省的重要目标。电解铝是工业部门的耗电"一哥",生产过程中,电力成本占40%左右。按业内估计,每吨电解铝耗电1.3万至1.6万千瓦时。也就是说,通过"直购电",哪怕只降低1分钱的电费,每吨铝的生产成本便至少可以节约130元。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是极好的招商策略—"成本洼地"。

"直购电"看似美好,在经济数据堪忧之时,它或许只是挽救地方经济的一根稻草。而它之所以时常被冠以电改"突破口"的正面标签,很大程度在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艰难。当"半拉子"的电力改革最终变成利益均沾,体系变得稳固或者说死水一潭,唯有地方利益推动下的"直购电"才能激起一点波澜。

一直以来,"电力系统"可以说是中国"副部级"主体最多的"系统"。因此,有批评者直言,电力体制改革改了十多年,"电力市场"没有建立,"电力山头"倒是立了不少。

无疑,输配电价改革将会加快速度,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下,无论放开两头的结果如何,管住中间都会持续推动。应该跨省区试点输配电价改革,这一机制才更加完善。现在没有试点省份的东北区域、京津唐区域都应该试点输配电价改革。接下来条件成熟的云南电网也有可能入围。

但是,2002年以来,电改难以推动的关键在于国家电网一家垄断,一家独大,作为上游电厂的买方,和作为下游用电大户的卖方,话语权过于强大,在未来多条特高压线路相继建成后,国家电网的垄断地位会更加巩固,可能会更加强势,因此如果电改不触碰国家电网的垄断地位,不改变“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属性,未来的电改仍不容乐观。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输配电价改革查看更多>售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