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电力行业现状分析:大数据在电力企业应用广泛

2015-09-14 10:14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作者:何丹关键词:智能电网大数据电网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AMI数据(反映用户用能情况、用户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的应用情况,参与电网互动情况),结合用户特征数据(住房、收入和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数据(气候、政策激励等),可分析预测用户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征,为电网规划和运行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也可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和促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实现与用户的高效互动,提高用户侧能效水平,改善用户用电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提供政府决策支持

电网作为载体承载着能源与用能两大主体,它关联着诸多因素。今天的能源政策与机制应超出基于因果关系和条件评估的判断,需要以数据为基础、关联分析为依据的决策。如:电价特别是阶梯电价定位,基于综合用能行为数据和生产、生活各因素以及电力生产成本等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有效地激活各个要素,实现最佳效果。再如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技术的大规模实施,不仅取决于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还取决于能源政策和各种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能源政策和机制是否有效,通常并没有普适性,而是应符合本国的实际、符合精准的感知和预测。

当前我国已开启新一轮的电力改革,一系列配套文件正在逐步出台。这些政策和机制是否有利于智能电网发展,应在政策条例的试行阶段进行分析和检验,大数据是最有效的手段。此外,电力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电力需求变化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态势。通过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和新能源发电数据等信息,电网企业可为政府了解全社会各行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预测经济发展走势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推广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

支撑未来电网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站在全球能源发展高度,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蓝图,以最大化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未来电网具有长距离、广范围、泛在智能和共享互联的特点,将发生电网运行机制与商业模式的重构。在庞大而广泛的未来电网中,将呈现电源多样性、遍布性、时移性,负荷移动性、互动性,用能终端大量信息接入,各类管理终端大量介入,要求电网具有柔性和自适应能力,以满足送受端的时空变异和方式的多重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状态信号指令无法完成决策,需要复杂的负荷预测、分析及实时呈现,需要以大量的、多维的、高密度的数据来支撑预测、预警、机器决策和人工判断。在智能电网向更高阶段发展过程中,地域更加广泛,需基于全球数据实现能源电力大范围平衡来保障电网及其他系统的安全。这就是大数据对电网发展与未来电网目标实现路径的支撑。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新的能源变革、工业革命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带来的社会变革中,电网企业担当着重要角色并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大数据演化着一场模式与价值功能的重构,为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我国电网企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领域采取跨越式的方法吸收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预见,电力大数据将迎来最好的时代,成为产业风口。这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需要得到强烈认知和战略上的认同,从而推进大数据从概念走向现实。

原标题: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大数据在电力企业应用广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大数据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