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曹寅:构建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模式

2015-09-20 11:39来源:和讯期货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有很多的充电桩,他给你APP,帮你实现时间和位置的管理,未来还会更多元,任何相关的智能硬件,都将成为服务搭载的载体,是不通过硬件赚钱,不通过硬件的一次性交付赚钱,通过硬件在生命周期消费者使用电力能源过程运维服务来赚钱,而且还有一点未来上游做服务的,轻资产零资产的公司会往下游走,做硬件,这个趋势已经出现,北京现在有一家公司,他原来做的就是充电桩的服务,APP,因为收集大量的用户需求以后,开始找富士康,帮他代工做有特色的充电桩的设备,从软到硬的融合和结合,未来不仅仅是充电桩这个小东西从软到硬的结合,很多东西,比如说智能电表,光伏电站,变压器,储能,电动汽车,甚至包括我们的加油站都是有可能软硬之间互相融合,硬件企业或者是开发商开始做软件,做服务,做平台,同时那些平台企业,做服务的企业,做应用的企业又开始做硬件,形成这样的希望融合。

核心一个是储能,我们可再生能源讲了很多,但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稳定的,同时也是随着气侯变化比较严重波动比较大的,有了储能一切都改变了,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智能电网,储能是我们说的缓存器,智能电网是智能的配送网络再加上前面的可再生能源就形成一体化的能源架构,刚刚说智能电网,在中国,研究最多的,或者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主动配电网,6月份国家提出在未来5年投2万亿就是为了做配电,这个方向就是往主动配电网发展,这个我用了一个词从无缘到有缘其实应该是能源的源,我们现在是没有电源在里面,都是纯消费没有生产,但是未来随着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在消费侧这一端的配网里面也会有大量电源进来,这样就需要很多设备的改造以及应用的服务,数据的应用,才能实现对于分布式的电源储能的优化管理,不然会存在非常严重的电源质量问题,甚至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

第二个就是储能,是真正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还有时间上的结耦合,任何一个用电器都可以物理互联到前端的发电厂,某种意义上说是电磁耦合的,紧耦合系统很容易发生系统性事故,或者是一条线路因为下雨天,从两向变成三向都会造成系统大崩溃,但是有了储能就不会了,同时光伏和风电这样不稳定的电力供应,也是需要储能进行解耦合形成防火墙的作用,未来储能是新一代电力网络的中间的路由器的角色,其实不仅仅是储电的问题,还有储热,储气。现在储能也处于一个爆发前夜,这个就是未来储能的发展速度,我们折合每年负荷增长率说,每年的增长率是63%,今年已经爆发了,美国今年的储能装机量预计是去年的4-5倍,而且今年上半年大家可以发现,储能在美国这边推出很多新的政策,允许储能和电网合作做一次调频,是作为电力的管理,同时也允许储能作为售电企业在很多州进行操作,澳洲德国英国相关的需求也出来了,中国我相信3-5年之后也会出现爆发,电动汽车5年前特斯拉推出了,现在中国今年是电动车爆发了一年,销量会上30万辆,光伏电站,5年前美国光伏电站开始大量的上量,三年前中国的本土应用开始爆发,所以说中国和美国就5年时间,我认为3年或者是5年后中国的储能也像美国一样储能爆发而且核心的逻辑是什么?一可再生能源大量装机,新一代的智能配电网的应用互换储能补上缺的短板,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储能本身的成本也在快速的下降,这个是从09年到2013年锂电池的成本下降幅度,年成本下降30%,从09年到2013年4年的时间,从2000美元每千瓦时,下降到700美元,三分之一也不过是4年的时间。而且还没有结束,未来从2015年到2025年,锂电池的成本还可以下降17%,那就意味到了2020年,应该还记得我那个能源互联网的公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等,都进行非常好的时候,我们这样一张基于前端大型的电源,集中式的发电,特高压远距离的发电,又是单向的网络就会不复存在,因为可再生能源有经济性,储能又有经济性,电动汽车又有经济性,主动配电网使这套系统足够智能强大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大规模建立单体的电场,不需要了,销售也是非常智能化,利用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模式和理念把我们身边的储能配电网有效利用起来,可以使我们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又可以有这样分布化的运维,能源互联网不是一个痴人说梦,就是一个实实在在靠经济性推动的,不是靠政策性推动的。

所以说在澳大利亚加州很多的居民主动采购光伏电站,就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已经有了经济性,接下来他们马上,明年开始又会主动要求采购储能,因为储能和光伏电站加起来更有经济性,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来说只是一个倍增器,核心的核心还是要靠我们这些基于技术推动的能源基础设施颠覆我们现在的能源的传统的网络。

互联网只是倍增器,如果说没有括号里面的前面互联网商业模式再好再牛都是0。

我认为下一个时代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必须有三个能力,很强的ICT能力,同心合信息技术能力,华为SAP,还有能源能力,这个毕竟搞得还是能源,要懂电油和气还有热才行,倍增器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把ICT和能源连接起来,实现我们的消费端和供应端的全融合,所以说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能源非常有道理,我们想一下互联网实现了,互联网这三个字代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思维精神,互联网思维方法,智慧就是代表ICT的结合,这个+号也是真正实现了通过ICT,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全融合,同时又实现了,我们能源和下游应用行业,可惜中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具备ICT+互联网+能源的能力,大家现在只是布局,水然有几家企业具备了部分的三者选二的能力,或者是选一的能力,但是三者全部具备的能力,目前没有。但是我相信希望中国企业家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在政策允许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积极地去具备这三个能力,现在这些企业都是很积极往三位一体的能力发展,未来互联网企业提供什么角色呢?就是像阿里腾讯的角色,不是和那些能源企业竞争,他提供的就是为这些能源企业提供很好的平,让他们能够对接到消费者,阿里和腾讯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腾讯他们也是很积极和能源企业合作,阿里也是很积极找能源合作伙伴,未来他们会提供自己的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让能源企业上面销售自己的电力,销售自己的油和气,通过他们进行融资。

能源的数据化其实现在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处于前期,美国人只不过做到观察当前我们的系统在发生什么,中国也是第二步,理解为什么有一些事情会发生,但是真正做到能源的数据化还需要做到预测未来发生什么,比如说预测2016年的9月17号,当天上海地区的电网负荷是多少,消费者用电里面有多少电动汽车,多工业用电,这个都是通过大数据进行预测,第五个我们预测之后做什么?全局优化,价值链上全局优化,电源和消费的优化,第六个就是全局高度智能化,就是我们优化之后系统会自动根据情况,根据预计的情景调整发电和配电以及用电储能和交易的模式。我们还是有很长路要走。

但是我非常看好,为什么?美国现在很多创新性的能源企业,人才都是从ICT行业里面出来的。美国特斯拉,虽然是电动汽车企业,但是他里面的软件工程师的数量比他里面的电器工程师数量机械工程师数量加起来还多,所以这个是很有助于我们能源行业的发展。

将来这些ICT企业,他和能源行业如何合作?会不成为门口的野蛮人?然后和互联网企业如何合作?我的演讲讲完了谢谢大家!

原标题:曹寅:构建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能源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