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通信市场正文

“中国制造2025”值得德国企业积极参与

2015-10-10 09:56来源:外交部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此引出我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何异同。

综合各方分析,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两者相同之处,一是在使命层面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希望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分工和竞争中抢得先机,发挥各自优势,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二是在理念层面都把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放在第一位。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两者都是为了顺应信息技术加制造技术融合这一大趋势。

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发展基础、产业阶段、战略任务各有不同。

第一,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而中国在研发投入、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等方面与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德国的工业4.0是在完成工业1.0、工业2.0,基本完成工业3.0后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自然的串联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中国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

第三,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一系列阶段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由此引出我提供给大家参考的看法:“中国制造2025”既为德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也为中德发展创新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

从商机看,中国制造业能否成功实现中国现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成为了中国能否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部分。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德国企业“转”出了哪些市场机遇,“升”温了哪些合作领域?

首先,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的看主要包括两项举措: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扩充产业结构。众所周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产业,都是德国企业的优势产业。德国企业在服务业中也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意设计、技术研发、销售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围绕中国制造业的存量改造,德国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拥有这一市场更多份额;围绕引进增量,德国企业可以直接投资,在这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取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中国推动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换代,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这意味着过程和时间,这一段时间中国自身制造业在规模、质量、水平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个巨大的市场。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1月中国进口工业机器人3588台,同比增长37.5%,价值3.8亿元。2015年1季度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19168台,增长6.9%,价值128.5亿元。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16538台,增长6.5%,价值396.6亿元。未来,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还是新兴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市场,中国都在秉持开放思维。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德国企业如果不失时机赴华经商投资,一定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