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专家:“用两条腿走路” 智能电网才能真正落地

2015-10-18 12:11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清华大学于松泰博士】:感谢苗博士的介绍,首先我们认为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两条腿一起推进,使得智能电网真正落地,单方面技术突破或者是创新没有办法满足的。分析我们国家能源系统面临各种挑战,首先能源需不断增长,传统能源系统供给被动需求运行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随着分点和光伏比重提升,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业用完电之后,可能热不会考虑,同时内部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能耗考核指标,这样一种粗放的形式,使得企业没有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信息化对能源系统的改造,是推进未来能源系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手段。

首先信息化将给能源系统带来深刻变化,打破系统内信息壁垒,地主体有效互动,丰富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能源分析有具体抓手,能源大规模分析更加真实,正确。信息化促进盟员管理的精细化方向发展,企业用能方式竞价科学。机制创新将让智能化改造落地生根。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反应能源时间、空间,品位定多方面的价值,让终端用户有动力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应用新技术,形成投资,生产,研发正循环,摆脱政府依赖,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第三个观点终端用能改造将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梳理一下我们认为能源革命核心需求,总共有6点,首先是可再生能源广泛接入,刚才很多嘉宾提到了,我们觉得可再生能源对于能源系统最大的问题可能是随机性和分散性,使得管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国家也落实了非常多的政策,我们认为对需求来讲,目前缺乏一个相应的管理平台,第三个非常关键环节是高校能源市场。昨天苗博士也提到了能源市场的概念,通过市场来汇集整个能源系统内对供求的关系,在市场层面上最大限度开发能源系统的权利。这个思路在微电网改造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趋势,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取得爆发式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用户体验非常差,同时也提到配网的问题。我之前念书的时候,隔壁学校有时候空调装不上,其实就是区域配电网无法支撑宿舍空调的符合。可以在局部环节大规模推动电动汽车,对老设施来讲,配网可能无法支撑这个功率。

储能的发展和应用,随着成本的下降,储能的效用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之前经过测算基本可以得到符合的结论,就是储能的推广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转移,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0.5到分钱一度电。最后一个推广节能减排优化,这个是解决企业用能粗放管理的问题,基于项目节能的空间逐渐收窄。针对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趋势,企业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推进能量管理系统,也可以构建相应的市场,推进整个市场级的优化。之前我们经过调研,在一个钢铁企业里面,通过推进对应节能减排的系统,对于能耗来讲,能够降低5%左右,但是其实投资回收期只有3到5年的时间,所以对于高能耗企业来讲,推广节能减排优化是非常好的措施。

未来能源系统运行逻辑,运行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智慧能源系统支持。智慧能源在智能微电网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我们认为消费端的改造是未来一个热点,现在发电端和输电端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分布式微电网可能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方向。

首先电力占终端消费比重增加,第二个终端用能精细化,系统化和集约化。第三用能方式更加灵活,第四商业模式乐的创新乐土。基于以上的判断电能有易转换,效率高,传输快,易调节等重要优势。智能电网将是未来能源系统重要组成。我觉得前面的专家提到了很多,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核心功能包括6个方面,在这里也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一些研究对智能微电网路径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智能微电网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价值挖掘单一,由于信息传导不畅通,成本高昂,规模效益难以体现,标准规划缺失。这其实也涉及到标准和规划缺失的问题。

我们认为智能微电网对接能源系统在很小的范围对接了所有的功能,在横向和纵向都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用户对用能的需求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两个问题使得平平可以平起来,我觉得是智能微电网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思路,先解决对接多样化需求的问题,第二再逐步解决规模化推广的问题。我们先做个产品,对接一个用户,这样的模式,我们认为构建一个闭环的系统,形成一个企业产品库,将来用户有什么需求,从这个库提取出来需求。

所以我们认为其实智能微电网最后一个发展情形可能是一个生态圈,不但是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企业可以做成,它应该是大家一起玩,一起协同的系统。可能后边需要做的媒体宣传平台,投融资平台部对接社会资本,项目供需的平台,这些平台其实都可以解决目前在建设和运行方面的信息不对接的问题,也是企业能够找到项目,企业找到广阔的需求,开发的平台的基础。

我们针对四个非常热点,也是非常关键的领域,第一个是光伏发电,它距离大规模运用,可能越来越近了。同时资本市场从2012年到现在对光伏企业逐年是回暖,但是对应具体的技术细节当中,光伏企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是转换效率。这样转换效率提升,依赖于新材料,管理模式的推进。另外符合的管理,其实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在一个家庭把光伏和热的线路系统连接起来它的消纳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储能,储能在这些年也是取得规模化的发展。不同类型储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化的运营,其他类型储能可能在发展期,相应出内的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储能在未来产业形态会是多个层次的配合。那么我们认为储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效益没有体现出来,中国比亚迪投资生产的储能计划,未来储能产业面临整合的过程。那么光伏储能系统,储能系统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刚才很多专家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电动汽车也是非常热的一个话题。那么它从国家层面来讲,它可以这么推动电动汽车,汽车产业每年GDP大概中国GDP5%到6%的左右,这样一个数听上去不大。而且汽车行业向上消费者,向下连接制备产业,所以汽车产业受国家高度支持产业,相应需要支持技术问题也可以得到逐步改善。是

最后一个跨能利用,在这里提出了冷热电三联供的例子。三联供一般用天然气来发电,在这样一个条件综合能源使用效率是80%到90%。所以梯级利用最大限度的挖掘能源应用潜力。但是之前冷热电三连供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可能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同时冷热电的技术没有办法支撑在工业领域大规模的推广,虽然天然气的价格改革可能逐步得到改善。

刚才说了这么多能源微电网里面,智能微电网发展的过程中,它是有单一技术变革有可能在地区取得突破,但是不可能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转。同时电,热,包括储能他们之间的配合,其实是一个组合的问题,也将催生非常多的可能,光伏和供热之间动态配合等等都可以有商业模式去推广,在硬件布局基础上有前瞻性去布局,可能是未来智能微电网具有非常商业前景的环节。

最后,我们觉得平台化思路建设智能微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现在有大部分智能微电网推进这样一个项目,我们认为改变这样一个模式,以需求侧为导向,先建立一个智能微电网建设平台,在这个平台里面可以有很多模块化的功能,可以有丰富的接口,再有相应项目需求的时候,先考虑运行,这样可以最大化一个项目开发的效用,除以最成本之后,可以得到最小化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

以上我们对于智能微电网和产业发展的思考,有说的不太合适的地方请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