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跨国资源并购:那些狼狈不堪的日子……

2015-10-19 09:01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李文友关键词:一带一路煤炭行业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年前,在国内也算“有头有脸”的老陈有了一次灰头土脸的人生体验。就因为一点言语上的不合,身处异国他乡的陈总就被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主挥舞着棍棒,牵着猎狗连夜驱逐。漆黑的夜里,老陈和他的助手数人在荒郊野地东躲西藏,雷雨交加之下狼狈不堪。而就在几小时前,双方还把酒言欢,谈笑风生。老陈几个被当地视为“座上宾”,他们是被特别邀请去开发大煤矿,“一起发财”的。

好不容易跑回国内,身为一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分公司负责人的老陈,很快向集团董事长建议:即使有再好的优惠条件,即使有再好的资源,都别去那样的国家买煤矿了。因为政局不稳,规则无定,说翻脸就翻脸,风险太大。

这是记者听亲历者讲的关于资源并购的小故事之一。再看故事之二,这是由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亲自讲的。开滦曾通过开滦股份与首钢矿业、德华公司等企业合作,在加拿大获取了盖森煤田和勘探墨玉河北部煤田两块优质资源,储量50亿吨,大部分属于市场上稀缺抢手产品。

能在海外弄到优质资源,这对国内企业而言绝对是好事,是荣光的事,是实力的明证。但开滦这次资源并购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按照加拿大政府的要求,所有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要征得原住民的同意。盖森的项目涉及到5户原住民,开滦集团一直积极协调与他们的关系,争取其对项目的支持。加拿大BC省矿业部门官员为了促成此次并购的成功,曾组织4户原住民两次到开滦集团。开滦尽量让原住民们在中国呆得舒服,玩的Happy。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因为个人有事没能来中国的那一家原住民后来就表示强烈不满,总是找项目影响风水之类的理由阻止项目开工,数番来回,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但问题是项目因此延迟了大半年。

一次,张文学带队去香港招商引资。一位印尼大公司70多岁的董事长,亲自飞到香港请他吃饭,邀请其到印尼合伙投资资源,但张最后婉拒,“印尼、越南和蒙古国这些地方一时都太可能去做大的投资,综合评估下来,风险不小。”也有国内勘探机构的领导找张文学,推荐澳大利亚一个地质储量达400亿吨的大项目,“和我说了很多次,我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否了。”

类似的“道听途说”的故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在外的孩子都不容易”:国际化及走出去肯定是趋势与诉求,但海外资源并购面临审批、评估、融资、财务、整合不利等等诸多风险,必须慎之又慎。稍有疏忽,都可能“仰天大笑出门去,垂头丧气哭回来”。

今年3月底,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要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

实事求是的讲,借资源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以及 “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致支持,国内企业确实面临又一波进行跨国的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资源并购整合的好时机。

借鉴往可以知来!中国企业在过往的跨国资源并购中有过不少教训,我们先不做高大上的复杂分析和评判。华夏能源网在此做几个小故事的梳理,以飨读者。

原标题:跨国资源并购:那些狼狈不堪的日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