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可再生能源不是能源?能源互联网的机遇在哪里?

2015-11-12 11:14来源:中国机电工业作者:陈雪婉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能源行业会有指数性的变化

“比如说,我走30步,大概可以走到对面墙壁,但是如果每一步都是之前一倍的话,30步之后,那就是地球的25圈。”

张雷谈到,我们的大脑往往习惯于线性的、规律性的思考,然而当指数型的模式出现时,我们思维习惯并不一定能非常有效地计算。谈到气候变化,人们总感觉似乎今年比去年没有热多少,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50年,其实气候变化很明显地在发生。“我们可能在低估它未来对我们的影响”。

在他看来,新能源行业也有指数性的变化。从1970年开始,光伏以平均17%的速度在降本,风电超过8%,如果再以这种趋势往下走,也会接近指数式的穿透。当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都显著的低于火电的时候,人们怎么会有动力要来建设这么多燃煤电场和天然气电站呢?为什么还要建设庞大的电网呢?恰恰就是颠覆性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凸显。

因此,他提出了远景的观点,认为可再生能源不是能源,而是技术。一个可再生能源公司,不应该是能源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技术型的公司,高科技公司。一个传统化石能源公司重在它的石油储备、开发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而可再生能源技术公司在于其背后的系统集成能力、核心研发能力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和硅片,跟半导体有多大区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太阳能能够如此迅猛的发展。

张雷认为,现在这个时间点——可再生能源大量入侵、电力体制改革重启、互联网技术迅猛渗透——能源系统正在发生巨大重构。

“今天我们谈风电是替代能源,几年以前大家称它是垃圾能源,这是最刺痛我的。”

未来可再生能源时代,并不是只有可再生能源,而是可再生能源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是食物链的最高端,火电就是替代能源。我们要研究,火电怎么样来有效配合、响应可再生能源。“哪怕火电一年只发10天电,哪怕火电作为一种等待的能量,我会通过市场机制来定价,电网公司怎么样有效配合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

去年采访张雷,那时能源互联网还并不怎么为人所知。如今这一概念市场上越炒越爆,甚至炒出了能源互联网股票板块。远景虽是最早提出“能源互联网”观点的企业,这也令他们很是诧异。

演讲现场,他给出了远景的定义,能源互联网将会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包含系统、法则、规律和参与方。

在他看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有三个要素:人、智能硬件、软件平台。这三要素简单讲是两部分,人+人工智能。

张雷特别强调,个体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将变得异常重要。“谈互联网,不谈个体,不谈人,称不上谈互联网”。他认为,在这样的时代,人可以对能源系统做出的改变太大了。

“如果上海1/3的汽车换成充电汽车,那这些电动车将具备80-100GW的装机容量,相当于英国整个国家的装机容量。如果这些电动车同时充电,整个城市的电网将会发生一个怎么样的冲击?”这是他的一个初步估算。

这些个体组成的无意识群体,对电网的影响非常巨大。再进一步,如果每个公寓房顶上放一个太阳能电池板,每家每户放一块特斯拉的储能电池,对能源系统又会是怎样的影响?小微的力量、个体的力量,将会对能源系统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需要有一个平台、一个规则、一套机制,来让能源系统和谐运转。

谈到人工智能,他认为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形成的“智能三角”,将多重复制和相互连接,构成能源互联网系统。

假如你是美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离你社区不远有一台风机,你家里又装了Nest智能恒温器,这个时候可再生能源的主导性就表现出来了。你的Nest可以在有风或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时候对你的房屋智能的加热或制冷。如果不需要制冷和制热,家里的储能电池就可以派上用场,或者也可以为你的电动汽车充电。这一切其实并不需要你的干预,控制器会通过人工智能化的算法,在智能发电设备、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之间形成闭环互动。

“智能三角”将来会成为未来能源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更进一步,当把这些单元铺开后,将形成网状结构的能源世界。这里面或许传输网还存在,但新的主流力量将会是一种网状的、蜂巢式结构的、不断演化和迭代的智慧生态系统。“我希望未来这些单元可以在小的层面上进行碳中和及电力平衡,这个时候,能源互联网的格局也将变得很清晰。”

以后的能源网络就是能源互联网,而不再是传统的能源网络。我们怎么从能源互联网里面抓住机遇?“我认为平台的价值非常大,平台建设至关重要。这让我想到宇宙形成的初期,在大爆炸之后,大量的电子、离子等慢慢的结合,早期的宇宙非常稀薄和均匀。但是由于局部开始慢慢形成小的能量聚集体和小的质体,产生了引力,引力越来越强,慢慢开始形成星云,进一步的聚集,变成我们的星系。”

再看互联网的演进过程。20年前,互联网世界也是这样,大都是只有一两个网页的站点,慢慢地出现了新浪、搜狐这样的媒体,后来慢慢形成了平台型企业,BAT已经是非常类似于恒星这样一种平台式量级的企业。能源互联网也一样,未来会有能影响能源互联网生态的平台型企业出现,能够把多维的世界统一到一维的世界里,而且在这个一维世界里培育出一个理性、繁荣的生态体系。

原标题:可再生能源不是能源?能源互联网的机遇在哪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