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集安全可靠之大成 绘核电创新之蓝图

2015-11-12 12:27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核能产业核电安全可持续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95年2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完成首次换料大修、进行反应堆控制棒落棒试验时,工作人员发现,在53组控制棒中有7组落棒时间与验收标准存在偏差,介于2.287秒至3.17秒之间,超过2.15秒的验收标准。当时法国专家评估后认为,这一试验结果未超出安全裕度,从安全角度是可以接受。但大亚湾核电站管理层明确表示,原因不明,坚决不能让电站带着缺陷投入运行。为了查清原因,刚刚商运一年的大亚湾核电站付出了机组停运5个月的代价,停运一天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接近1000万元人民币。

安全在中广核是最高的准则,任何时候,都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中广核人心中的核安全文化内涵丰富:首先,核安全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核电从设计、设备制造到施工、统建、安装、调试,再到运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其次,核安全离不开系统的、严格的安全管理。要在各核电站实施纵深核安全管理体系、全员核安全文化、独立的安全监督体系、经验反馈体系、核应急响应及处置体系等,通过推进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标杆建设、安全质量标杆班组建设、领导干部以身示范等方法强化安全管理。第三,核安全离不开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培育。核安全文化是潜移默化的,要通过持续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和心中默认的假设,任何时候都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安全守护,战略层面推动核电规模化发展

根据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这意味着届时非化石能源的供应量要达到12亿吨标煤左右,而核电装机规模则需要达到1.5亿至2亿千瓦,才能填补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等非石化能源发电缺口。

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仅2.4%,若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则应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电力供应中的支柱地位,实现核电在我国的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核电已经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过近30年不间断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具备了规模化发展核电的技术能力。同时,我国已形成较强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产能已达10~12台套/年,工程建设能力可以满足30~50台机组同时建设。此外,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不断完善,近10年来各核电企业持续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好地满足了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营的需要。核燃料供应保障充分,近10年来几家主要核电企业在海外铀资源开发方面持续取得突破进展,完全能够满足后续核电规模发展的需要。

我国核电行业首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我国核电行业首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技术国际前沿,以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核安全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应急、关键设备可靠性保障、可靠性检测和维修优化、核电厂寿命评价与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我国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工程应用。

工程研究中心以国家核电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为目标,通过行业资源整合、专业人才凝聚、先进技术聚集,对与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息息相关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展开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对提升核电行业安全及可靠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核电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核电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三年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已经成为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领域一流的研究开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信息与技术交流平台以及人才培养输出基地,为我国核电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新驱动发展:五大关键技术领域抢占制高点

据苏州院院长王安介绍,工程研究中心经过三年建设,圆满出色地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全部任务,主要考核指标全部超额完成。通过科技创新攻关,围绕工程研究中心的五大关键技术领域,建成了环境检测实验室、电气与绝缘实验室、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实验室、振动测试平台、流体加速腐蚀试验平台、安全分析平台、焊接实验室及在役检查装备和技术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累计承担了各类研发项目76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等纵向项目35项,包括863计划项目1项、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或子课题)2项、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或子课题)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三年中,24个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9个科技成果通过行业鉴定和认可;申请专利166项,69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在核心期刊或重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5篇,其中SCI/EI收录计39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能产业查看更多>核电安全查看更多>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