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续写核电国产化新篇章(图)

2015-11-27 09:0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关键词:华能集团海南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7日

海南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昌江核电站1号机组于11月7日实现并网发电,国际旅游岛从此迈入核电时代。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以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标准化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为参考电站,它的投产,是“以我为主”发展核电的又一次重要尝试,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增加了一份自信与实力。

积跬步,至千里。是中国核电人对核电自主化几十年矢志不渝的追求,才有了华龙一号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品牌;是中国核电人坚持不懈地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才使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海南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运之际,让我们走进昌江,看一看“海核人”在祖国的最南端,怎样续写出核电国产化的新篇章。

核电挺进海岛

今年10月12日,海南核电1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海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海南“今年将不再恐电慌”,海南“电力短缺问题或将不再” 、“清洁能源支撑绿色崛起”,字里行间透露出长期被电力紧缺困扰的海南人对核电的企盼。

海南核电工程位于昌江县海尾镇塘兴村,属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带,濒临北部湾,可容纳建设4台核电机组。

海南核电史应该从1994年开始算起。那一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核集团前身)在海南开始了核电厂址普查,在沿海选了6个厂址。但随后海南经济就陷入低谷,已有和在建装机容量出现过剩,已选定的厂址只好被“封存”起来。

2005年,经过10年的漫长调整,海南经济终于走出低谷,用电量一改多年来低位缓慢增长态势,电力供需矛盾逐渐显现。

是年9月,50年一遇的特大台风“达维”重创海南电力供应系统,整个海南电网崩溃。海南电力的薄弱性一览无遗。之后,海南长期处于缺电的恐慌之中。电力紧缺,成为国际旅游岛发展瓶颈。

2007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做出决定:海南上马核电。中核集团正式开始筹备海南核电建设。2008年7月18日,海南核电获国家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12月8日,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10年4月25日,昌江核电站一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一期工程建两台65万千瓦核电机组,调整后的工程概算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是迄今海南省最大的投资项目。在当时开工建设的30多个核电机组中,海南核电是唯一采用由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二代改进型”CNP600压水堆核电机组技术。

据介绍,海南核电之所以采用CNP600,除了它是成熟的、先进的、经济的以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电网因素。当时,海南电网容量小,65万千瓦已经是岛内最大的发电机组。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从建造成本来看,建设65万千瓦的核电站是划不来的。它的系统设计与设备制造,与我国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所研发的百万千瓦机组基本相同。另外,海南大机小网的现状,也会使核电站在运行中面临长期低功率运行问题,这些无疑会增加运行成本。但从生态建设的效应看,核电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绿色崛起”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昌江一期项目投产后,可每年为海南省提供100亿度电的清洁能源供应,海南将成为我国核电比重最高的省份。据测算,100亿度的清洁能源,可有效减少大约90万吨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减排效应相当于一年植树造林2.2万公顷,等同于再造两个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2025年前昌江核电二期投产后,海南核电装机容量达到360万千瓦,届时海南核电的比例将占到电能结构50%左右,其环境效应更加显著。

中核建团在海南建设65万千瓦核电机组,也有其战略考量。首先这一型号机组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电网的情况与海南类似,适合小网运行;其次,它是我国目前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安全运行10多年的机组,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能集团查看更多>海南核电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