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续写核电国产化新篇章(图)

2015-11-27 09:0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关键词:华能集团海南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重大改进落实安全

在国际旅游岛建造核电站,使海南核电人背负的安全责任更为重大。昌江工程以秦山二期为设计参考,结合海南昌江核电厂厂址条件,组织实施了17项重要技术改进、1311项一般改进。

这些重大技术改进更多地涉及核电站安全,比如采用数字化的分布式仪控系统,包括良好的人机界面,支持各种运行操作、事故处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等;采用主给水隔离设计,在主蒸汽管线破裂叠加安全停堆地震(SSE)时,实现主给水有效隔离,以及在核岛消防设计方面的改进。

在昌江工程建设期间,发生了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7月,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中国地震局对海南核电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检查后提出14项改进要求,主要包括防洪能力、应急补水、移动电源、乏燃料池监测、氢气监测与控制、应急控制中心可居留性及其功能、辐射环境监测及应急和外部灾害应对等方面。海南核电为此成立了落实安全检查整改措施专项领导小组,保障整改要求得以落实。目前,这14项改进大部分完成,核电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让工期拖后腿

相比于常规建设项目,核电工程因其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安全性高、技术复杂,工期控制难度很大。目前,影响我国一些核电机组工期拖后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核电设备制造方面。

据统计,一个核电机组各系统设备约有7万多台套,在设备制造中,无论哪个设备出现工期延误或质量问题,都将对核电站建设进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更何况,我国不少关键设备正处于国产化攻关阶段,即使是引进设备,也存在国外供货商不能如期供货的现象。

但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与经济效益紧密关联,推迟发电意味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千方百计把工期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标准以内,成为核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管控目标。

在工期控制中,与国内许多核电站建设一样,昌江核电同样遇到不少难以逾越的困难。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处在最南端的海岛,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可利用资源极少,再加上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更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

2009年,集团公司做出“海南昌江核电项目10月底要具备开工条件”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海南核电要在180天内完成项目征地和近900万方土石方的开挖。这期间还有现场400多户、1300多人的搬迁。

当时,前期工作已经启动3个多月,而项目的工作面一直没能全面打开。几百个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坟墓形成了堵点,困住了现场出土的进度。而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性也使大家惴惴不安,生怕随便的一铲“铲”出民族矛盾。

为了保证1号机组如期开工建设,现场外,总经理孙云根带着一队工作人员在海口、昌江、现场间奔波往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机会与当地政府和群众沟通,融洽关系,争取支持。短短180天,项目征地和群众的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实现。

现场内,全体工程参建人员,从太阳初升干到繁星满天,完成了900万土石方开挖,创造了日开挖量11万土石方的“海南速度”。

2010年4月25日和11月21日,昌江1、2号机组分别正式开工建设,比年度计划提前34天,比二级网络计划提前3个月。

昌江位于海南岛西部,被成为热极,天灾频繁。就在机组开工的那一年,工程现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之后,又发生了60年未遇的大雨,造成了施工现场多次大面积停工。据统计,海南核电建设5年间,大小台风登陆海岛88次,每一次,都给核电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同时,由于昌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自然环境相对艰苦,施工一年四季几乎都在酷热中进行,施工单位难以招收到合适人员,不少务工人员刚刚培训上岗,干不了多久就选择离开,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些困难,海南核电通过有效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所有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以及员工的加班加点得到克服,保证了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能集团查看更多>海南核电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