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难道利益与身份决定看法?(附能源互联网专家组名单)

2015-12-01 09:23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左前明 聂光辉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本质分析

由上,笔者认为,能源互联网,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和思维,解决能源产业整体效率问题(具体包括生产、传递、使用、转化效率等)。既要包含二次能源,也要兼顾一次能源,既要考虑新能源,也必须融合常规能源。

因此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是:通过整合各类型能源的产、转、输、储、配、用各环节,对环节中信息流、能量流(或物流)、资金流进行优化和重构,增强能源价值创造环节(产、用)功能和体验,提高能源价值传递环节(转、输、储、配)效率,构建高效、绿色、智能能源产业的一套体系。

这一理解,首先立足各类能源,强调互联网思维在各类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其次,是真正的“端到端”的能源供应链的效率优化提升,而并非从二次能源电力为发源点;其三,强调了多能互补、产消一体、逆向重构,即能源不同形式间相互转化;最后,揭示互联网价值本质,即增强功能体验,减少效率浪费。

3五大特征

按照以上思路,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需求导向(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其一是能源生产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避免盲目的能源生产扩张;其二,从用户对能源消费使用的便捷性、经济性、稳定性出发,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需求侧用能功能与体验。其三,随着能源互联网中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使得能源系统呈现出较强的双侧随机性。未来能源互联网时代,伴随能源真正回归商品属性,尤其完全市场化后,谁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抓住终端用户,谁就能占据能源产业主导权。

二是多能融合。实际指不同能源形式的高效协同。比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制氢)与煤基多联产耦合。在煤基多联产中,需要大量氢气参与化学合成。而核电、太阳能、风能则可以通过电解水、热化学循环分解水、核能高温热裂解等多种方式获得氢气,实现清洁能源就地利用,从而避开清洁能源并网难题。

三是能源泛在(互联网思维之流量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今后伴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以及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可简单理解为移动储能设备和电源)发展,不仅常规能源分布广泛,新能源和各类能源存在形式也将变得异常广泛,人人都是能源提供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参与到能源产业链中来。从长尾理论出发,如此泛在的能源存在,给运用流量思维和社会化思维将边际成本打到趋零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是供应链线上线下一体多元化(互联网思维之平台思维)。能源实际也是一种商品,其供应链从传统的线下单一点对点,向线上多需求、多来源转变,应是未来能源互联网一大显著特点。首先拿常规一次能源来说,近两年,伴随互联网春风,找煤网、易煤网、气头网、麦安集等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垂直B2B电子商务平台诞生,这类平台旨在打造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一体的“能源资源淘宝”;相信今后伴随能源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不仅一次能源供应链的互联网改造更加充分,“电能淘宝”,或多种能源形式的供应链互联网化将会逐步实现。

五是服务体验(互联网思维之极致思维,服务即营销)。互联网讲究的是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而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只有改变能源生态链上的配套服务,才能给用户极致体验。比如,在常规能源领域,基于对用户使用煤炭资源的用途,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按其最佳发热量、灰分、硫分进行寻缘并配煤销售,服务其能源资源高效再加工和转化。再如,从二次能源电能角度,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

综上,能源互联网实际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体能源生态进行改造,而非单一能源形式。

原标题:什么是能源互联网:难道利益与身份决定看法?(附能源互联网专家组名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