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别让煤炭脱困成为乌托邦

2015-12-15 09:29来源:中国煤炭报作者:张无忌关键词:煤炭企业煤化工煤炭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摒弃规模 崇尚价值

“做大做强”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它成为人们判断一个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地方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企业决策者投资扩张冲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形成了今天的过剩局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连续19个月出现下滑,也再次成为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经历的最差投资数据,而在两年前,这一数据还长期维持在20%以上。这一变化,给了与之密切关联的建材、钢铁、煤炭行业当头一棒,原本快速扩张的态势迅速消失,甚至出现只能依靠“赔得起”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11月30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出台,调整电源结构和区域结构成为不可避免的措施。调整电源结构,意味着要提高清洁能源和大型、高效火电机组的比重,煤炭需要更清洁更高效地使用,而且要在价格上胜过其他清洁能源;调整区域结构,意味着要借助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建设,用煤市场结构要发生变化。煤电特别是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未来也将面临生存的考验。

当前,煤炭企业货款拖欠严重,截止9月末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868亿元,同比增加220亿元。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惜贷、抽贷现象严重。煤炭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口,引导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协作,改善煤炭行业的经营业态,改变企业的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拓展证券化运作渠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行业脱困的必由之路。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推动实体经济在资产市场套期资产价格,以修复资产负债表,减少企业去杠杆过程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推动实体经济在商品衍生品市场套期,保护经营的正向现金流。对中央政策导向的转变,极少数企业有认知,付诸实践者更是凤毛麟角。部分企业家即使理解此意,也限于资源和传统经营思路和人才桎梏,处于试错阶段。而在企业生存极端困难的当下,试错的成本就足以吓退那些有想法的企业家。

制度密钥 打开牢笼

传统的商业模式中,要有良好的政府关系,敏锐的市场嗅觉等等,但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有一个通病,就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不能自拔,总是习惯性地寻找风口,认为过去的成功可以保证未来的顺利发展。这是极其危险的。在煤炭企业当中,这种病灶更是要命——将企业生存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政府救助,殊不知,雪中送炭要先自己找炭,别人才能锦上添花。

国家层面已经对煤炭产能产量的控制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许多政策措施,但地方政府的诸多“短视行为”无形中消解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功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如何抓住机遇,突破当前困境,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煤炭企业须有断臂求生的勇气,对那些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或企业,持有坚决关停并转或整合重组的态度,这才能真正减轻供给的压力。同时,要持续致力于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商业主体。

当然,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必须对企业管理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为此要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实现煤炭行业由传统的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煤炭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变。如此,黑暗过去,脱困才会真正迎来转机。

原标题:别让煤炭脱困成为乌托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炭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