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风电融资困局:投入大回报低 直接与间接融资都受阻

2015-12-22 09:24来源:中国经贸导刊作者:张文良关键词:风电融资风电产业风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市场风险。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部分核心技术和产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外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例如典型的风电装备制造业自主核心技术欠缺,大量的光伏企业组件生产对外依存度过高。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和部分国家启动的外贸“双反”调查的双重压力,加之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导致产品出口不畅积压严重。

(二)政策缺乏系统性,激励作用不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部分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对风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新能源行业扶持扶持政策并没有惠及到产业整体,除了少部分产品外新能源行业其他子行业得到的政策性扶持远远不够。许多新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被列入到各级财政预算的扶持系统之内,许多省区还未制定出对本地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股票上市融资方面还未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债券融资作为一种获取资金的有效途径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行业竞争激烈,融资渠道不畅

一是间接融资遇到困难。间接融资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各类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银行其信贷对象主要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由于其信贷范围有限,对企业借贷的要求较高,大部分新能源企业达不到银行设定的信贷融资的基本要求。而区域性商业银行由于信贷方向涉及面较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有限且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巨额融资需求,也往往爱莫能助。例如,农业银行视光伏企业的经营状况,把有融资需求的光伏企业分成“支持、维持、压缩和退出”四类,对于新增的融资需求一般都不予以支持。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受阻。目前,新能源产业获取的直接融资数量较少,直接融资额仅占产业资金来源的10%左右,远远低于国外同行业的水平。股票融资是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但由于发行新股环节多要求高,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层层审批,只有数量极少的新能源企业有机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风险投资是企业获取直接融资的另一个渠道,然而由于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程度较低,对投资新能源项目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效果难以把握,投资活动往往抱有谨慎的观望态度,尚处于尝试阶段投资额度也很有限。

原标题:融资困局:光伏风电企业如何应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融资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