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市场正文

煤电过多!天然气发电需要“补课式”发展?

2015-12-24 16:19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树伟 申红帅关键词: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燃气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门的调峰机组在目前的定价体系下,没有动力去建设专门的新的调峰机组,去实现系统成本最小化,以自身的有限小时数换取其他机组更大的收益。这种系统的收益是全部机组的(最终是消费者的),而成本却由天然气机组来承担。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激励不足,属于政策与机制缺失的问题。

当然,这一分析是建立在需求增长情况下的,新建调峰机组(所谓Green Field)应选择天然气,而不是煤电的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存在巨大的历史负担问题,那就是业已形成的超过一个亿的燃煤发电冗余容量。这部分巨大的“沉没”资产是改变这一调峰范式的极大障碍。没有燃煤机组的“有效消化”与去产能(负荷进一步增长,或者提前关停),很难有可行的效率改进方案与新的调峰机组建设的空间。这需要结合电力体制改革与市场份额竞争机制的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打破这种“死锁”状态。

如何在财务上变得更加可行

作为电厂,从行业与企业的视角,必须把目前的政策与市场环境视为给定的。那么,目前的环境下,由于缺乏随时间波动的电力价值的体现,缺乏竞争性的市场份额内生机制,缺乏电力能量市场与辅助市场,天然气发电厂在财务上要可行就成为很困难的事情。争取优惠的电价水平,以及争取更多的发电小时数或者容量电价,是最后的办法。

此外,虽然宏观整体上气源的可得、稳定性与否不构成不发展天然气发电的理由(峰荷位置的天然气消耗很小,且天然气不足是个有必要性解决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长期发展的障碍),但是对于具体电厂而言,却可能是个隐患。因为与电力市场类似,我国的天然气市场目前也是个管制的市场,特别是管道气。根据用气目的确定价格严重损害了统一市场的发展,可能在操作层面造成电厂的天然气保障出现问题,从而影响电厂的经济收益。这方面可参见作者之前文章的分析。

基于系统成本最小化的目标,我国的电力系统无疑存在着煤电过多,而天然气发电过少的问题。天然气的“补课式”发展——尽快实现超过1.5亿千瓦是应有之义。这需要成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置于整体的电力与能源目标之下。

此外,动态平衡与竞争性原则应是“十三五”规划的要义,而“定位”与各种形式的“自由量裁”(定需求水平、定小时数、定补贴水平)与此格格不入。如果没有规划范式的改变,天然气的作用与意义将大打折扣,仍旧处于死锁状态。即使以行政特权的方式获得装机份额,燃气发电生存状况也会堪忧。而这在长期,无疑意味着一个扭曲的电源结构,一个更大成本的电力系统,也会使得长期清洁低碳的转型愈加困难。

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改变调度与交易的关系、改变规划范式,仍旧是天然气“补课式”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标题:煤电过多!天然气发电需要“补课式”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燃气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