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解析】4点看懂能源互联网

2015-12-31 10:52来源:埃森哲中国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能源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些跨界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已在各自领域拥有超群的能力、丰富的经验,可以有效地吸引并留住用户,进而可以在能源领域提供额外的附加值服务。

4中国能源互联网挑战

市场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

健全的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是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应当具有完善并且明确的法规和监管体系。中国政府在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中,主要力量集中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尚未真正进入消除行业壁垒、促进市场化竞争的新阶段。

同时,中国电力交易市场建设仍处于探索期,但直接借鉴欧洲的 “电力池”系统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政府仍需要进一步实践、试点和逐步推广可行模式。

此外,政府监管和扶持的“度” 也难以把握。欧洲经验表明,降低行业壁垒以促进能源企业竞争保障了能源供应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但不合理的财政补贴反而会扭曲新能源电力的价格,进而无法反映市场真实的供需情况,容易造成政府和企业决策失误。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升

能源互联网愿景的实现,在基础设施层面需要广泛普及的宽带接入,使宽带用户与能源用户的数量和覆盖地区尽量重合。目前,尽管中国网络用户数量持续迅速增长,但相比其他领先经济体,中国人均享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仍处在低端。

与基础设施的硬件条件密切相关,中国还应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尽快制定科学统筹、高效安全和监管流程简化的公共服务与公用事业数据公开政策和数据分享体系。这将有助于政府为企业家营造积极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使他们更易于借助数字技术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投融资渠道亟需引向创新

中国能源投融资渠道仍然有限,以银行为主,辅以股票、债券、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渠道。以可再生能源为例,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超过全部融资额的50%,但是来自股市、债市、风投和私募等渠道的融资份额却有所萎缩。

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局面不转变则有碍于它们向能源互联网创新领域的拓展。在这方面,互联网+普惠金融可以借鉴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首先通过大数据管理好对创新企业的借贷风险,从而为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孵化注入资金活力。

企业观念与能力尚未准备就绪

总体来看,任何企业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都面临观念、变革魄力、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融合等内外部挑战。它们需要在竞争压力和能力获取两方面找到自我更新的节奏。

观念转变

视“产消合一者”为业务伙伴。企业通常将与用户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买卖关系。而能源互联网中诞生了“产消合一者”,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了多边贸易关系。如果忽视这一关系,势必有其他新进入者来填补用户需求。

向用户交付服务而非产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分布式储能技术等新元素的加入,使得能源成为附加了服务和金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交付给用户的,是能源和电力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成果与体验,而不仅仅是能源产品本身。企业若不能转变观念以挖掘能源服务的高附加价值,将无法在能源互联网中赢得立足之地。

变革魄力

运营管理模式。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不断涌现的新型能源服务具有轻资产、分布式的特点,并且能源互联网体现了多种融合,如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融合、多种能源融合、新旧投融资模式融合、生产与消费融合等。这些融合增加了业务、技术和资本运作的复杂性。企业的传统运营管理模式受到挑战。而对于传统能源企业来说,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都是围绕能源集中供应展开的,因此,它们在分布式情景下优化投资和管理流程、提高市场敏捷性的能力建设方面需要更努力。

重新定义市场和经营模式。能源互联网中的企业都面临拓展新业务领域、创新业务盈利模式的挑战。如电力企业面临在表外业务市场创新业务模式的挑战,新进入者面临将既有业务与能源业务进行跨行业协同的挑战。而在盈利模式上,围绕用户价值创造、释放数字红利应成为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各企业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结合数字技术的特点和能源服务的特点创新经营模式。但能源企业和技术企业各自能力的集成互补需要时间和伙伴。

IT与OT的融合

顺应全球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能源企业都将关注点放在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的融合应用。但在很多企业的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不但有管理差异,甚至有文化和信任方面的差异。此外,招募到同时具有IT技能和能源知识的人才并不容易。能源企业的IT与OT融合是企业数字化的前提,也是它们向着能源互联网转型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原标题:4点看懂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能源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