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评论正文

传统经济模式潜力殆尽 能效变革时代来临

2016-01-11 11:15来源:能源评论作者:刘文强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实现路径就是从智慧能源逐步过渡到能源互联网。而在智慧能源领域,当下的发展形势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

从产业层面,已有一些单位联合成立了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在进行探索推进的工作。工信部、财政部也在一起推动工业企业、高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的试点。大规模储能也正在变成现实,国外的特斯拉,国内的比亚迪都在进行项目尝试。

从技术层面,作为国际电工组织的通信协议,IEE1888被寄予厚望,其核心思想就是把所有的用能设施IP化,包括房间里的空调、洗衣机、照明设施等所有的家用电器,都赋予一个IP地址,从底层协议建立一个工业级协议,将所有的数据联网,力争做到优化控制。这个构想一旦实现,所有的动力设备、能耗设备、家庭用电设备就都能实现互联,会为智慧能源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从体制层面,2015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下发了6个配套文件。电力体制改革,已经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打开了一扇门。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农场主可以建一个风机直接发电,现在德国有上百万个农民家庭都在发电,将来在能源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新能源必然会对能源系统形成一系列的冲击。

历史地看,过去的电网转型是机械型的演变,现在要改成智能型、数字化的升级;以前是集中的、以石油为中心,而现在要变成高度重视分散的新能源。这也就意味着包括电力、能源以及各个行业都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变革。而智能电网仅仅是电网管理模式上的革新,解决不了化石能源日益稀缺、开发利用过程低效的根本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利用上从石油世纪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分散式,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

能源互联网带来深刻变革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依托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电网,改变能源系统,同时也会改变我们的汽车,改变交通、运输业,还会对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冲击和变革。

以电动汽车为例,在能源互联网冲击之下,不仅电动汽车会得到加速的发展,信息技术还会改变汽车行业,甚至是整个交通领域。未来,汽车不仅是一个移动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信息终端。包括手机、电视机、计算机、汽车的屏幕在内的四张屏幕可能实现统一切换、无缝链接。这种由新能源、互联网以及无人驾驶汽车协同的新的三网的融合将会构成一个新的平台,改变我们的价值链,比如,基于互联网的无人驾驶汽车交通网络,使得汽车共享——“使用”而非“拥有”的理念深入人心。未来新生代渴望的将不再是一辆汽车,他们想要的是GPS和自动驾驶。通过智能交通和拼车,下一代的买车需求将会降低80%。届时将会有2亿车辆加入拼车市场,而且这些汽车都是纯电驱动,能源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驾驶员的边际成本也几乎为零,城市拥堵、雾霾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原标题:能效变革时代来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