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消失”的新能源车:7万辆数据“黑洞”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016-01-18 09:20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刘晓林 刘俊晶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补贴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前期的研发成本非常大,即使有政府补贴,现在也难以达到盈亏平衡,但骗补者不同,就算车扔了都能挣钱。”王毅所在汽车集团近日宣布将启动新一轮数十亿元的新能源研发投资。王毅认为,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给汽车企业留下一定的时间窗口,帮助其通过技术升级和扩大规模逐步降低成本,最终走上企业能够盈利、消费者买得起新能源车的市场化阶段。但如今大量补贴被违规骗取,说明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事实上,新能源补贴的发放并非毫无门槛,而且在国家补贴的发放上,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经过审核,根据企业年初上报的本年度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情况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后,年底会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地方政府的补贴同样需要上贴发票到专门的系统里等待审批。但对投机者而言,无论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

按照2013年至2015年遵循的补贴政策,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商用车以车身长度为衡量补贴的标准。业内观点指出,这种粗放的低门槛对骗补者毫无约束力。此外,巨大的推广压力也让地方政府为当地各类“小作坊”大开补贴绿灯,更不乏达成利益共同体的现象。“我们真正做电动车研发的企业一直建议以百公里能耗为补贴标准,增加最高车速要求,同时电动车要进行一定的碰撞测试。”王毅表示。2016年开始实施的补贴退坡政策,虽然有所改变,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商用车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但仍然过于粗放。

按照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累计推广500万辆的目标计算,“十三五”期间新能源补贴额要支出3900亿。陈清泰透露,地方财政目前已经不堪重负。

2015年8月,鉴于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骗补情况的严重性。19位院士向国务院联名上书,痛陈长期高额补贴不利于有效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直言车企追逐补贴最高的纯电动客车,大部分补贴成了企业的超额利润,而且导致客车、专车领域的违规骗补现象严重。

2015年11月26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中机中心”)发布通知称,中机中心将开展新能源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这项审查工作可能会影响比较大,”中机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春生称,“因为随着补贴力度的逐年加大、补贴范围的增加,以及产品产量的飙升,不可否认地出现了很多问题。”

姜春生说,问题重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骗取国家补贴,一方面是产品一致性差。他同样强调,“有主观恶意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客车行业、专用汽车行业,这种违规骗取补贴的行为还是比较严重的。”姜春生表示,工信部对此也早有耳闻,一直酝酿做专项检查。“我建议,应该对过去这一年政策的执行做一个系统的评估,必要时在某些方面做一些调整。”这并不是要改变补贴政策。但力度太小,为了防止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发展方向继续造成误导,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调整非常必要。

推荐阅读

新能源汽车车企:看好2016年 销量将翻番!

原来老百姓买不买新能源汽车和这些政策最相关!(多图)

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 2016年预计达70万辆

开年巨献: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深度研究

原标题:“消失”的新能源车:烫手的灰色骗补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补贴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