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能源互联网 在不经意间“渐成气候”

2016-01-25 11:01来源:电池中国作者:周奕关键词:能源互联网阿波罗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和全产业链低碳化。在环保、国企改革、价格改革等多重政策密集催化下,能源互联网被推到风口浪尖,愈发引起社会和资本重视。本文将全方位透视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关注分析能源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和发展侧重点,为能源互联网相关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您可能还没察觉,一场基于能源、关乎社会运转的突破性革命正悄然而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预测,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

作为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方向,能源互联网要求能源的双向流动,所有的个体既是电力的使用者,又是电力的生产者,而且他们之间可以直接发生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发、输、变、配、用的环节配置。

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能源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将于2016年1月底下发。据CNESA预测,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6.8GW。

储能依然是能源互联网的精髓所在

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为局域网,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

储能系统是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节点。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指出,发展能源互联网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能源供给侧改革以及能源消费革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未来电力的潮流控制、分布式电源及微网将实现广泛应用,储能技术将是协调这些应用的关键一环。

以2014年为例,全年我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81.3MW,同比增长55%,储能市场容量巨大。从整体来看,除传统的能源套利外,风光电站、分布式及微网发电、调频辅助服务等对储能均需求巨大。

此外,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逐渐升高,其对电网冲击以及弃风弃光问题也需要储能参与解决。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在不经意间“渐成气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阿波罗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