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市场正文

【干货】煤油VS光伏风电:能源变革谁问鼎王座?

2016-01-29 11:14来源:能源观察作者:郝向斌关键词:能源革命风电产业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建设规模高稳期和收缩期,中国能源必须探寻一条能够同时契合“确保能源产业资产负债表安全”、“力求能源综合成本(价格)最低化”和“确保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危害降至环境阈值内”这三条战略主线的发展路线。

随着建设规模高稳期和收缩期的两波“低凹负偏异效应”先后显现,中国能源需求及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都将趋缓,如果非化石能源扣除财政补贴后的收益率未能明显提高,则中国能源应该走“以煤炭清洁化利用为基本盘、用非化石能源满足新增需求、逐步压减油气进口”的发展路线。

如果非化石能源扣除财政补贴后的收益率能够提高到足以使燃煤发电失去竞争优势、足以在世界市场上大幅挤压石油市场份额的水平,则中国能源应该走“以全面推广非化石能源为主线、以煤炭清洁化利用为策应、逐步压减油气进口”的发展路线。

面对不确定性未来的现实路径,应该将“坚持煤炭清洁化利用与非化石能源并重、严格控制高价油气进口”作为能源发展路线的起始点。偏执于某一方面诉求而不加节制地推高能源综合成本和价格会引发中国煤电路港产业链群体性资产负债表崩溃,引致中国经济陷入滞胀泥沼,对这种不计成本的减排降污应予慎重考量。

一、燃煤发电行业资产负债表在“十三五”末期至“十四五”前期严重恶化,之后即使非化石发电未能突显经济性及竞争力,燃煤发电量也很难大幅增长

主流观点关于“十三五”期间能源总需求及电力需求的预测皆偏于乐观。据权威机构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年均增长3%,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发电年均分别增长1.5%、2.2%、11.1%和7.6%。

关于2020年全社会电力需求量,各机构的预测值存在较大差异,中电联在2015年3月发布报告预测2020年电力需求为7.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5%;《中国煤电产能过剩与投资泡沫研究》预测在7.05万亿千瓦时左右、年均增长4.2%;最近某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电力需求为7.4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

笔者认为上述对能源总需求和电力需求的预测都偏于乐观,都未能充分考虑建设规模由扩张期到高稳期的转变对能源需求所产生的“低凹负偏异”效应。在建设规模扩张期,重工业是能源消费增量的主要部门,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50%以上,重工业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60%以上。

“十三五”期间进入建设规模高稳期,建设产业链在高位平台区波动,重工业能源需求总量将小幅下降、电量基本平稳,即使占比重较小的轻工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居民生活的能源需求和用电量较快增长,也不存在能源需求总量年均增幅达到3%、电力需求年均增幅达到4.2%的可能性。

笔者预测“十三五”期间能源需求总量年均增长1.5%~2%,预测重工业、轻工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用电量年均分别增长0%、7.7%、2.5%、7.2%和8%,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在3.2%左右,2020年电力需求量在6.54亿千瓦时左右。

“十三五”期间非煤发电迅猛增长。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5%。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该预期值所对应的2013年基数为37.5亿吨标准煤;相应地,非化石发电装机的预期目标分别为:水电3.5亿千瓦、风电2亿千瓦、光伏1亿千瓦、核电5800万千瓦,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调整为41.7亿吨标准煤,《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也应该相应调高,进行规划研究的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量大约为50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发电装机分别为:常规水电3.35亿千瓦、核电5800万千瓦、风电2.1亿千瓦、光伏1.1亿千瓦,其它4000千瓦;按各种发电装机的正常出力水平,2020年非化石发电量应该在2.18万亿千瓦时左右,另外,预测天然气发电3200亿千瓦时左右,非煤发电合计2.5万亿千瓦时。

但外围研究机构跟踪非化石发电建设情况的研究结论为,2020年非化石发电装机分别为:常规水电3.4亿千瓦、核电5300万千瓦、风电2.5亿千瓦、光伏1.6亿千瓦。按各种发电装机的正常出力水平,2020年非化石发电量应该在2.36万亿千瓦时左右,另外,预测天然气发电2560亿千瓦时左右,非煤发电合计2.6万亿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煤电装机还将有所增长。《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进煤电大基地大通道建设。采用最先进节能节水环保发电技术,重点建设锡林郭勒、鄂尔多斯、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哈密、准东、宁东等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

根据煤电基地的建设进程,2012年至2014年开工煤电项目1.60亿千瓦,这些项目全部在2020年投产,届时煤电装机容量约10.3亿千瓦;截至2015年9月,仍有约2.83亿千瓦的新建煤电项目得到环评审批或提交审批申请,如果这些煤电项目也于2020年投产,届时煤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51亿千瓦。权威机构根据其对用电量的预测,认为2020年燃煤发电装机应在11.2亿千瓦左右。

“十三五”末期至“十四五”前期燃煤发电行业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非化石发电生产成本“固定成本高昂和边际成本近零”的结构特征十分突出,只要发电便有边际利润,成为相对于燃煤发电的天然竞争优势,加之其近零污染的环保优势,在电网输送能力的范围内,非化石发电排在优先位序上。排在劣后位序的燃煤发电的出力情况,类似于反映大宗物资供求关系的库存,成为反映电力供求形势的主要指标。

1992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火力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40小时/年,火力发电量中非煤装机和非煤发电量都很小,出力水平较低,由较长周期的历年均值数据来看,笔者认为燃煤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的合理水平大约在5250小时/年左右。

根据笔者对电力需求的预测结果、权威机构对非煤发电量和煤电装机的预测结果,得出2020年燃煤发电量大约为4.0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燃煤发电装机年出力3540小时,相对正常水平5250小时低32.6%,燃煤发电产能利用率67.4%,这样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决定了其平均成本将居高不下,在电力过剩格局下电价也很难提高,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前期,燃煤发电行业资产负债表将严重恶化。

如果电力过剩压力向非化石发电给予一定程度的反馈和传导,则非化石发电也将难以充分出力,平均成本会高于预期,为防止群体性资产负债表崩溃,只能维持较高的电力价格,电价滞胀会增高其它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能源成本,阻滞由新兴产业接替建设产业链的结构改革。

即使非化石发电未能突显竞争优势,未来十五年燃煤发电也很难明显增长。“十三五”末期及“十四五”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建设规模收缩期,建设产业链发展的第二波“低凹负偏异”效应显现,电力需求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在电力过剩格局下,即使非化石发电未能突显其经济性及竞争力、增长速度放缓,燃煤发电量也难有明显增长,笔者预测在非化石发电收益率未能显著提升情景下的燃煤发电量,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3%和3%。

原标题:【干货】煤油VS光伏风电:能源变革谁问鼎王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革命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