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构建特高压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深入论证的几个问题

2016-02-04 16:22来源:能源与环保作者:吴安平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特高压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我国是公认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仅太阳能和陆上风能的技术可开发量就分别达到110万亿千瓦时/年和20万亿千瓦时/年,约为2050年全国用电需求的10倍。2015年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的《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报告,认为2050年我国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可以达到85%。这个目标比特高压全球能源互联网规划的全球目标90%低5个百分点,比德国规划的目标80%高5个百分点,尽管显得过于乐观和激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实现这个目标只需要利用我国自己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而不必舍近求远从北极输入风电(我国西部最边远的城市喀什与北京的距离不足3500公里)。

制定我国电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电力的绿色化发展,的确需要树立全球能源观,但这个能源观应当是科学、务实、客观和辩证的,而不应当是空泛、主观和形而上学的。它包含以下两个主要观点:

(1)地球拥有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超出人类需求的数千倍,而且分布广泛,不存在统筹开发和全球配置的问题,电力的超远距离输送是不经济和没有必要的。

(2)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能源消费大国和碳排放大国(2014我国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29%,位居第一)。因此,立足国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实现我国电网的低碳化、绿色化,本身就是对预防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贡献。

5、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可行性问题

欧洲早就有建设超级电网的规划,包括两个巨型项目:一个是2009年提出的沙漠科技项目,规划在撒哈拉沙漠建设太阳能热电厂和风电场,通过3000-5000公里的直流线路向欧洲送电,2050年达到向欧洲提供所需电力15%的目标。另一个是2010年提出的海洋科技项目,规划在北海建设容量为1亿千瓦的海上风电,依托超级电网向欧洲各国供电。与全球特高压电网互联规划相比,尤其是与“一极一道”的输电规划相比,欧洲的超级电网规划无疑是小巫见大巫。但就是这样一个规划,却遭到了原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欧洲可再生能源协会主席赫尔曼˙希尔先生的尖锐批评,他在《能源变革-最终的挑战》一书中,对超级电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1)超级电网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绊脚石,因为如果依赖这些项目的实施,人们选择的无疑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能源变革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以分散投资发展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是实现能源变革最快的方法。

(2)超级电网并非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因是它没有关注区域经济的需求,几乎完全是为满足电力行业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参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人数。

(3)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因,超级电网项目不可能按照预定的投资概算和时间进度实施,而且由于很多技术是第一次碰到,如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水中铺设超高压直流电缆等,最终会造成成本爆炸性增长。

(4)并非技术上可行的每件事都是可以实现的,技术可行不等同于社会可行。技术万能者对各种社会政治的影响因素视而不见,他们最终把项目的失败归结为各国的政治意愿,而不承认规划自身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

目前,欧洲超级电网项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赫尔曼˙希尔先生说,要是德国在2000年不是制定《可再生能源法》而是做出开展“沙漠科技”项目的决定,那么极有可能到2010年的时候,德国电网中甚至连1千瓦新增的可再生电力也没有。2013年德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000万千瓦,90%以上接入配网就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已接近30%,规划2050年可基本依靠自己的资源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80%的目标。

原标题:【独家】构建特高压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深入论证的几个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