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技术正文

【深度】主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研究

2016-02-17 15:25来源:供用电杂志关键词: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表可知,关键负荷的故障率指标λ和停电时间指标U在微网引入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以Shelter为例,其λ指标由3.23次/a减小到1.16次/a,U指标由5.90 h/a减小到2.79 h/a,改善程度均在50%以上。每次故障的持续时间指标r有所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微网接入,仅有少数严重的故障能造成关键负荷停电,其修复时间相对一般故障往往更长,从而造成指标r上升。

以下进一步分析微网整体及微网临近区域的可靠性,微网(区域)停电频率MIFI、微网(区域)供电可用率MSAP及微网(区域)缺供电量MESI的评估结果。从表3可以看到,引入微网对不同区域的可靠性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以MIFI指标为例,引入微网后,微网1、2和区域3、4的MIFI指标分别减小了1.5614、2.1133,1.8651次/(户˙a)和1.5583次/(户˙a),改善程度分别达到57.36%、63.91%、43.75%和48.15%;可见,微网区域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此外, 通过对微网等值电源/ 负荷可靠性指标(ESLI ) 进行评估可知, 微网1 、2 的ESLI 分别为2946.21 MWh和7062.23 MWh,均远大于0,即微网对外呈现等值电源状态。区域3和区域4每年的总需求电量为Etotal=8.30×104 MWh,微网1、2的ESLI分别占Etotal的3.55%和8.51%,因此,微网能给区域3、4提供一定的支援,通过指标ESLI这种支援作用得以定量化的评估。

从系统整体来看,微网对可靠性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显著。其中指标SAIFI、SAIDI和EENS分别由引入微网前的3.3525次/(户˙a)、6.63 h/(户˙a)和94.94MWh减小到1.6955次/(户˙a)、3.69 h/(户˙a)和58.54 MWh,改善程度分别为49.43%、44.34%和38.34%。

综上所示, 通过对关键负荷、不同区域及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的评估及分析可知,通过配置微网可以显著的提高微网区域的可靠性,同时微网还能为临近区域提供支援,提高临近区域的可靠性水平;较传统配电系统,含微网的主动配电系统可靠性水平显著提高。

原标题:【特别策划】主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系统查看更多>电能质量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