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首批新能源汽车准生证花落谁家:中国版博世、德尔福

2016-02-23 13:51来源:EV视界关键词:电动汽车蓄电池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17日,法兰克福,乐视与阿斯顿马丁签署电动汽车合作合资公司谅解备忘录,未来合资公司总部将设在英国,首款电动车RapidE,预计将于2018年年底上市。

同一天,长城华冠旗下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奠基,这标志着它的首款纯电动超跑“前途K50”量产在即。

不可否认,以电动车为支点,非传统汽车制造商进入汽车领域正在愈演愈烈,但是到目前为止,乐视、前途、蔚来、和谐富腾以及“万向们”并没有在中国生产电动乘用车的资格。

此刻,距离去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颁布我国《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正式开始实施,已经过去七个多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5日,国内知名零配件生产商万向集团已经获得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资质,发改委批准万向集团年产5000辆新能源客车项目。有媒体报道,按照工信部的规定,公布第一批获得资质企业的名单已经是箭在弦上。

对此,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2月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建电动车企业申报并非传言的那样火爆。“当前,只有少数申报企业进入评估流程,获得生产许可并没有那么快。预计今年上半年,申报企业的数量会有10家左右。”

第一批资质花落谁家?

按照《规定》,新建企业的投资主体应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

同时,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自行试制同一型式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样车经过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检验,需要在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整车轻量化、经济性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实际上,看似严格的审批流程并没有削减企业制造电动车的热情。“新能源汽车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考虑,如果随意放开生产资质,那就会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汽车,对社会、国家没有意义,消费者也会遭殃。虽然这对部分企业来讲是一个机遇,但政府部门要考虑的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以及会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20日,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到目前为止,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六类投资主体:现有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汽车研发设计企业,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It企业、其他有资金实力、但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企业等等。

主打汽车设计的长城华冠,曾在2014年北京车展期间正式推出超级电动跑车前途K50,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曾公开表示,前途汽车很可能会是今年第一批获得审批的企业。而前途汽车也的确是递交申请资质比较早的企业之一。

原标题:首批准生证花落谁家:中国版博世、德尔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蓄电池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