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评论正文

智慧能源产业聚变:新技术与能源体系融合

2016-02-25 09:21来源:安防知识网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慧能源行业标准未形成约束力

行业标准目前是智慧能源产业的最大困扰。据了解,全国注册在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有5000多家,每家企业针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方案,导致没有标准化、产品化的方案可以推广复制,制约了能源管理的快速成长。华电众信智慧能源事业部负责人田海涛透露,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大概有400亿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可以用技术做到数据采集与分析,但是在能耗的系统评估方面,业界还没有准则或规范可以参考。

智慧城市建设的“齿轮”轰轰作响,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和扩张加速了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源源不断为智慧城市这个“庞大机器”输送能量的能源产业,亟需进行一次从生产开发到消费利用全产业链的智慧化革命,以构建绿色、节能、宜居的生态型智慧地球,而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好给能源产业革命带来新机遇。

智慧能源是比较新兴的概念,源于2009年包括IBM在内的国际学术界提出的“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SmarterPlanet)”的观点,当时他们认为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从而达到全球的“智慧”状态,最终实现“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同年,一些中国专家学者发表了“当能源充满智慧”、“智慧能源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等论著,引发业界对智慧能源的关注,由此,智慧能源的概念正式进入中国。通俗地讲,所谓智慧能源就是指通过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ICT等创新技术,在能源开发生产到使用终端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融合,以达到能源的智慧化开发和利用,最终目的是构建绿色、节能的生态型智慧地球。智慧能源产业与人类未来的生活发展有密切关系,从最基础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到智慧家庭中智能家电的节能利用;绿色建筑的能耗管理到崭新节能新材料的部署及应用,可以说智慧能源的涵盖面极为广泛,这个新兴的产业类别汇聚了来自多重领域的技术。智慧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将加速推动智慧城市大潮势下各智能化建设领域的发展。

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众所周知,化石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及城镇化进程的规模效应,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诸多难题。据权威数据显示,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每年排放二氧化碳320亿吨,二氧化硫1.2亿吨,氮氧化物1亿吨,人类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竣的能源困境。而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且单位GDP能效利用率低,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近两年中国首都北京的雾霭就是很好的说明。从智慧能源产业的进展情况来看,节能与绿色仍是能耗载体的薄弱环节。单以我国建筑行业为例,根据IEA(国际能源署)2010统计,大约1/3的全球能源终端消耗在建筑物内。霍尼韦尔《中国智慧建筑调研白皮书》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仍超过八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住建部表示,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风能、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内的利用率极低。另外,智能家居及智能制造领域的节能和绿色也远远达不到标准。可见,智慧能源产业未来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把智慧能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而且,国家已做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决定,力图在2020年前通过技术变革、管理创新、需求引导等方式,推进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驱动及能源紧缺压力必然促进未来智慧能源产业的变革。就智慧能源产业市场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两大困难和挑战:标准欠缺及节能意识薄弱。

智慧能源行业标准未形成约束力

行业标准目前是智慧能源产业的最大困扰。据了解,全国注册在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有5000多家,每家企业针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方案,导致没有标准化、产品化的方案可以推广复制,制约了能源管理的快速成长。华电众信智慧能源事业部负责人田海涛透露,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大概有400亿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可以用技术做到数据采集与分析,但是在能耗的系统评估方面,业界还没有准则或规范可以参考。

智慧能源产业主要有两大标准体系:住建部发布的导则和天地互连主导的IEEE1888国际标准。导则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并不是国标,因此,在指导规范上并没有很强的约束力。而由中国企业发起并获得国际认可的IEEE1888国际标准,具有开放统一、兼容互通、灵活组网、可实现远程控制等优势,是绿色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好抓手。可以解决城市中不同能耗设备和管理平台无法互联互通、无法协同控制以及信息化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但是在针对能耗的分项计量方面,即没有涉及。田海涛表示,导则是住建部与研究院共同制定,对行业能耗载体的结构分类及布线把握比较精准,能耗分项计量数据,可以让我们知道能耗的精确来源,以此指导决策层。因此,IEEE1888国际标准需要与导则兼容,完善标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价值和作用。随着IEEE1888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应用,智慧能源市场将从无序到有序进行过渡,这是智慧能源产业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智慧能源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苗韧博士指出,2015年以前,智慧能源是处于野蛮生长的无序市场阶段,2015-2020年是从上到下制定行业标准、权威检测及技术积累的阶段,智慧能源产业至少要等十年后,才是真正进入有序的市场阶段。

能源用户“绿色与节能”意识薄弱

目前,智慧能源市场还处于政府主导的阶段。针对能源管理的商业合作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即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政府补贴,节能公司垫资来推动节能项目,然后节能收益按合同期限返还节能公司。能源用户的绿色与节能意识相当薄弱,不愿意主动出钱去做节能这件事,能源产业的市场化需求还不明显。这样的话,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有很多的信息技术投入,包括设备、网关、服务器、管理软件等。另一方面,能源管理需要长期运行,一般需要运行五到十年。因此,高初始投资成本、高运营维护成本是阻碍智慧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过去在政府帮扶下,智慧能源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但是未来智慧能源要体现规模效益,实现广泛覆盖,就必须依靠市场,走产业化道路。苗韧博士说,“具体而言,能源供应商应使用户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从而促使智慧能源的需求增长;政府方面应继续采购更多服务,产生的环境效益通过财政奖励到税收返还等方式回馈企业;市场运营商则应获得来自智慧能源的信息化支撑,优化配置能源;大数据咨询服务商可基于智慧能源的大数据,开展专业咨询服务。”因此,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探索产业化的变革之路。

原标题:智慧能源产业聚变:新技术与能源体系融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