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一带一路”的中东愿景:签下数十份谅解备忘录 涉及能源领域

2016-03-01 10:15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蒋涛关键词:一带一路习近平能源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东西汇流

共建“一带一路”,拓宽合作通道,成为习近平此次中东行的重头戏。王毅在就此行向媒体吹风时表示,此访三国处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很早以前就同中国驼铃相闻、舟楫相望,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三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历史上,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既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又是冲突动荡的心脏,既是大国逐鹿的疆场,也是埋葬帝国的坟墓。“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已历时五年,地区国家、教派之间矛盾丛生,域外大国频频直接插手地区国家内政,叙利亚难民问题成为全球焦点,恐怖主义势力IS肆虐猖獗,地区和平前景引发国际观察人士担忧。

“正是这种动荡中,中东一些国家意识到过去的‘西方药方’不灵验,尤其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安惠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安惠侯看来,这种“向东看”的趋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是国际政治经济重心正从欧洲——大西洋地区转向亚太地区,世界整体“向东看”,尤其是向中国看;其次,美国的中东政策损害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再次,中国高速发展对阿拉伯国家具有强大吸引力,中阿友好合作成为双方的需要;最后,阿拉伯国家进入动荡转型期,迫切期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发展上与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

以此访三国为例,沙特开始实施新的五年计划,低油价压力之下正着力进行经济多元化改革;埃及的“新埃及”建设已经上路,“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正在积极筹建中;伊朗即将推进经济发展第6个五年计划,伊核全面协议的正式执行后国际制裁的解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样也需要充实中东板块。“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中国有责任也有意愿为中东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具体而言,作为中国“大周边”的组成部分,经济上,中东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能源供应地,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安全上,中国打击“三股势力”离不开与中东国家相互合作;政治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必然在中东事务中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东西汇流”的愿望,使“一带一路”成为习近平此访中各方主动提及的高频词汇。习近平同三国领导人商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三国领导人则分别表示,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愿成为“一带一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支点。

据官方统计,三国在此访期间分别同中方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沙还签署了加强 “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沙、中埃、中伊分别签署14项、21项、17项合作文件。“这些合作文件涵盖经贸、能源、 金融、通信、航空航天、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上天入海,连东接西,大大拓展了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王毅说。

习近平访沙期间为延布大型石化炼厂投产按下启动键,访埃期间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访伊期间见证签署关于建设高铁的合作文件。

“这表明继能源合作之后,产能合作正成为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务实合作的又一重要动力。”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黄日涵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与伊斯兰价值取向多有契合,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作为并非仅仅着眼于资源,而是真正帮助地区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这赢得了中东国家和不同政治派别的认可,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软力量’。”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表示。

此次访问成果从产能合作到铁路建设,从电网改造到“网上丝路”,从金融投资到航天合作,从气候变化到科技文化,涉及领域众多,并非“仅仅是能源”。

原标题:“一带一路”的中东愿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习近平查看更多>能源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