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深刻|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 电力企业如何走好下一步

2016-03-15 09:06来源:观察者网作者:陈平关键词:火电电力企业火电产能过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过剩产能产生的根源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

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理论,无法解释过剩产能的长期存在。因为完全竞争理论断言,价格可以自动调节供求均衡到优化水平。但是所谓的边际成本定价隐含两个假设,一是否认企业需要足够的利润来补偿初始的固定资本投资和历史欠债,二是消费者没有路径依赖,对价格涨跌的方向和幅度不敏感。这两条都是完全不现实的。

比如大剧院经常空座率很高,按照边际定价理论,开演前应该把卖不出去的票降价出售,甚至免费赠送。但是私营的老板很少愿意降价出清过剩座位。

原因一,如果收入不能偿付初始投资,就会破产倒闭,初始投资就打了水漂。

原因二,即使短期现金流可以支撑,但是给有经验的消费者创造了套利的机会,许多本来可以正常付款的买家,故意推迟到开场前等待打折票,大家仿效,正常定价的票卖不出去,就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所以现实的企业竞争,不只是技术竞争、质量竞争,而且是资本竞争。资本多,信用高(贷款软约束大)的企业,对过剩产能的容忍度强,就比其他的存活率高。问题是过剩产能持续的周期能否度过宏观经济的寒冬,就不是企业可以独立决定的问题。

金融是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就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政府面临的选择是让资本的利益集团说了算,还是政府按多数人的利益做统筹安排?这不仅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更是中国市场的本质是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的方向问题。

研究营销学的西方专家告诉笔者,现实中几乎找不到实行边际成本定价的案例,因为实行的企业不可能生存。现实的定价策略大体可分为成本加成定价和策略定价,前者为了维持足够生存的利润,后者为了实现市场份额的目标。

在有竞争者的条件下,存在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过剩产能的容忍度取决于,可调度的资金是否足以熬过市场的困难时期。

西方微观经济学只有工资的价格粘性理论试图解释失业率的存在,把工会作为价格刚性机制的替罪羊。但是企业理论无法理解为何企业主不能调节销售价格从而充分利用设备产能,如果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维持亏损经营还想实现沿时间过程的利润最大化,纯属纸上谈兵。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商业周期理论,和金融的企业兼并理论,从实证上观察到产能过剩的具体原因,比如固定投资巨大、投资周期长的钢铁,和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要超过固定投资小、投资周期短的轻工业。创新经济学注意到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又和技术更新的替代速度有关。

最著名的理论是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他认为技术更新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这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信念完全相反。

我们注意到市场供求均衡的解只对规模递减,和规模不变的企业成立。规模递增企业无法确定供求曲线的走向。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假设垄断企业有垄断利润的决定权,使实际产能处在潜在产能之下,以保证垄断利润。

问题是,这些理论都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萧条。

我们提出的“代谢增长论”,发现过剩产能形成的真正原因在规模经济。新兴产业的竞争者必须做大做强,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出局。但是,最后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以保障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支持研发和营销的费用。技术落后的产业被淘汰出局形成“沉没成本”,和新兴技术不能完全排斥落后技术,都是形成过剩产能的原因。

亚当-斯密早就意识到“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资源限制。中国前三十年的艰苦生活主要是西方经济封锁造成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主要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控制了世界的主要资源。

中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用中国生产的廉价产品交换中国稀缺的资源。但是,中国不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所以,中国产业目前所受的市场规模限制,有多重原因。

原标题: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深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火电产能过剩查看更多>